隋唐五代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药传入日本以后,得到日本朝野重视,在日本出现了许多以研究中国医学而著称的学者,他们撰写了不少研究中国医学的巨著。如公元808年日本平城天皇的侍医出云广真等编成《同类聚方》100卷,就是参考传入日本的中国籍《黄帝内经》、《针经》、《脉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7.html

藏医药发展(第一阶段——历史上藏医药的发展)_民族中医藏医_【中医宝典】

...藏医药发展(第一阶段——历史上藏医药的发展) 第一阶段 藏医是藏族人民五大明(五和小五共为十明。五小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五大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佛学。)之一的优秀文化。是本民族历代祖先自古以来,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763.html

隋唐五代军事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军医的设立《太平御览》载晋朝刘德“官至太医校尉”,《资治通鉴·晋纪》中记有武帝时程据为太医司马,又《晋书·刘曜传》所载刘曜被擒,石勒“使金疮李永疗之”之事。可见公元五至六世纪时,朝廷已有专职治疗战伤的医生——金疮。北魏延昌元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5.html

隋唐五代医学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在意识形态方面,佛教经南北朝的长足发展,到唐朝进入鼎盛阶段,唐高祖托附老子李聃为先祖,提高了道教地位,而儒学则一直是统治者始终尊崇的治国之本。佛道儒的发展对医学和医学家也产生重要影响,许多医学著作中也可看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00.html

《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代少数民族医学 隋唐五代医学著作 两宋时期医学 两宋时期政法令、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一、政法令 二、医事制度 三、医学教育 两宋时期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 两宋时期卫生保健与养生 两宋时期基础医学的进展 一、解剖学 二、病因学和诊断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index.html

世界最早的学校——唐“太医署”_【中医宝典】

...世界最早的学校——唐“太医署” 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医令秦承祖奏准创建医学教育机构教授学生,同时还设立了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医官。到了公元6世纪的隋朝,创立了"太医署'这样一个机构,主要是一些太医们集中在一起办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64.html

跋_《医学指归》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惟《医学指归》二卷,尚未梓行。宽乞而抄读之,恍然知药按君臣佐使,证详表里阴阳,酌古准今,法良意美,洵《灵枢》之功臣也。宽先世亦以太医院显名于世,悔无传人。及世伯自邮迁兴,与宽祖宅比邻,交深三世,因得熏陶其学问,熟悉其生平焉。每忆世伯造诣深邃...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igui/843-11-0.html

中外医学交流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下)“卷19”,126页,岩波书店,1965年版),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朝鲜医学的发展。医事制度方面,朝鲜百济按照中国南北朝时期将医者与药者分工成为太医丞和药藏丞的作法,设置了博士和采药师。(金斗钟:《韩国医学史》,12,36,37,41...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6.html

代代杏林情_【中医宝典】

...,传妇科28代,续家谱800余载,照片记载王氏26代传人王裕宽、王裕普兄弟,27代传人王培昌、王培要的从医记事。1952年,全国解放初期,百废待兴,我族王氏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建立联合诊所,积极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联合诊所承担医疗、预防等各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653.html

中国古代5发明(1)_【中医宝典】

...中国古代5发明——纪念毛主席“10.11批示”发表45周年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对卫生部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的总结报告所作的批示中,提出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的著名论断。45年过去了,关于“伟大宝库”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36.html

共找到364,3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