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象者适相反。由是吾人可得外感疾病传变之第一原则,曰“由寒化热”是也。此原则实为吾人依经探讨之收获,而温病之不得称为阳明病,又其余事也矣!葛根汤证其三予昔在西门内中医专校授课,无暇为人治病,故出诊之日常少。光华眼镜公司有袁姓少年,其岁八月,...
...人体体表的相应穴位按压,或刺割至皮下出血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陶针疗法是古代壮医传统的医疗技术之一,至今仍在壮族地区流传不衰。1949年后,壮医专家蕈保霖副主任医师对这种疗法进行了发掘整理和规范,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陶针...
...虚伪也。余族孙寿龄前年来京寓病疹,余为处方(中药),意欲为其试用血清疗法,因见报广告中,有某医专用血清者,延之来,入门后接谈,此君自命精通中医,余乃出示所服方,此君见有薄荷一钱,乃竟当面大加驳斥,(询知系余之方)谓一钱薄荷,足以致命。余向不欲...
...1916年由杭州中药行业发起筹建,1917年正式招收学生,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傅懒园首任校长兼医务主任。傅懒园(1861—1931),名崇黻,绍兴人,举人出身,官至教谕,后弃儒从医,精内妇儿科。民国初年傅氏联络浙江中医药界人士,集资创办中医专校,在...
...虚伪也。余族孙寿龄前年来京寓病疹,余为处方(中药),意欲为其试用血清疗法,因见报广告中,有某医专用血清者,延之来,入门后接谈,此君自命精通中医,余乃出示所服方,此君见有薄荷一钱,乃竟当面大加驳斥,(询知系余之方)谓一钱薄荷,足以致命。余向不欲...
...周代医政制度的四大分科,并排在诸医之首。当时食医专管调和食味,注意营养,防止疾病,确定四时的饮食,是专为王家服务的。如《周礼·天官》记载:“食医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六羞、百酱、八珍之齐。”可见当时已将食治提到很高的地位,且逐渐...
...尽量培养大批医务人员来解决中国缺乏医生就显得太不够了。因此,费伯赞成兴办一批独立的医学专门学校,最好每省有一所,并建议先建立一所实验性或示范性医专学校,不宜采用外国标准,以便适应中国的疾病情况和经济状况,医学教育委员会于1931年决定采纳...
...无不精通,尤长于内科及针灸,于古代医学文献亦皆博通。先后任教于江西省中医进修学、赣南医专,兼赣州地区中医学会理事。学术著作甚丰,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致力于仲景学术的研究,曾主办中医夜学馆,专授《伤寒论》。暮年复设伯坛中医专校,传授长沙之学。撰有《读过伤寒论》(1929年)、《读过金匮》(1938年)、《麻痘蠡言》(1933年)等。曹颖甫(1866~1937)所撰《经方实验录》是他一生应用...
...主要致力于仲景学术的研究,曾主办中医夜学馆,专授《伤寒论》。暮年复设伯坛中医专校,传授长沙之学。撰有《读过伤寒论》(1929年)、《读过金匮》(1938年)、《麻痘蠡言》(1933年)等。曹颖甫(1866~1937)所撰《经方实验录》是他一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