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医要用直格,乃河间高尚先生刘守真所述也。守真深明《素问》造化阴阳之理,比尝语予曰∶伤寒谓之大病者,死生在六、七日之间。经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古今亦通谓之伤寒热病。前三日,太阳、阳明、少阳受之,热壮于表,汗之则愈;后三日,太阴、...
...丙辰之后,许酉山刻数卷而止,万贞一又刻之而未毕。壬申七月,余病几革,文字因缘,一切屏除,仇沧柱都中寓书,言北地贾若水见《学案》而叹曰:“此明室数百岁之书也,可听之埋没乎!”亡何贾君亡[6],其子醇庵承遗命刻之。嗟乎!余於贾君,邈不相闻,而...
...《内》、《难》、《伤寒》、《金匮》诸书,不一寓目,遑问其他?晚近人情,乐简易而恶繁重,大抵然也。有本其师说,与其平日揣摩而有得者,约举以相示,不可谓非仁人之用心,而希捷获者之所甚便,然则玉珊是书之刻,其亦有不容已者乎?余与玉珊遇于维扬书肆中...
...夫伤寒发表攻里之药,寒热殊途,用之一差,死生反掌。所以越人、仲景深致意于其间也。《难经》云∶伤寒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且寒邪之伤人也,有浅深焉。浅者,汗之;深者,下之。此古今不易之定法也。方其风寒初客...
...电子科技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我们民间中医网的网友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启动了“中医经典古籍电子丛书”的编制工作。郑钦安的《伤寒恒论》是我们继《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之后完成的第三部电子版书籍。本书以巴蜀书社1996年1月出版的...
...郑钦安氏为近代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其所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三书,从元阴元阳立论,互相发明,浑然一体,为推广运用伤寒理法方药于各种杂病之辫治的独特经验总结,对治疗慢性疾病,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实为继承和发挥...
...一、是编原仿蒲氏《志异》而作,其中字句有与《聊斋》如出一手,或少变换而愈新者,悉仍其旧。其词意近袭,有类演义小说家者,概为删去。 一、是书初名《益智录》,闻原稿旧有三部,后失其二。仆所见者,卷端有叶芸士先生手书行草一序。抄选讫,仍还故主。...
...不免刻舟求剑,而所遗实伙。虽长沙有论,后学注释繁多,究使指归不定,以致湿温、时疫,漏而不讲。迨吴又可《瘟疫论》出,稍使人知疫与伤寒同途异归,不可拘伤寒法而治疫。然其辨悉,犹不若《广瘟疫论》之提纲挈领,晓畅明白,能使不习医者洞然领略也。予于...
...《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东汉张仲景(张机)所著。至今流传有多种版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其中之一种。本书为清代桂林左盛德藏书、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手抄。一九五六年为其子、中医罗继寿献出。本书包括六经辨证、杂病辨证、...
...《嵇康集》序〔1〕 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在梁有十五卷,《录》一卷。至隋佚二卷。唐世复出,而失其《录》。宋以来,乃仅存十卷。 郑樵《通志》所载卷数,与唐不异者,盖转录旧记,非由目见。王楙已尝辨之矣〔2〕。至于椠刻,宋元者未尝闻,明则有嘉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