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味渗泄为_方药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淡味渗泄为指淡味药能使水湿向下渗利排泄而出,其药性属于。 【淡味渗泄为】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渗泄是渗利排泄水湿的意思。淡味药能使水湿向下渗利排泄而出,其药性属于。例如通草和薏苡仁味淡,都能利小便而去水湿。...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042.html

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医学集成》化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学集成》:化汤【处方】元参2两,熟地1两,前仁3钱,肉桂2分。【功能主治】阴虚溺闭。【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http://zhongyaofangji.com/h/huayangtang.html

上浮_病因病机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虚上浮与“格阳”、“戊阳”的病理,证侯基本相同。 【虚上浮】 与“格阳”、“戊阳”的病理,证侯基本相同。都是由于肾阳衰微,阴盛于下,致微弱的阳气浮越于上,故又称孤阳上越,或虚不敛。不敛,浮越而不敛藏之意。参见“阴盛格”、“戴阳”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917.html

病发于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病发于泛指体表阳经所发生的病症,反映病变部位在表。 【病发于】 泛指体表阳经所发生的病症,反映病变部位在表。六经辨证中辨别阳证的基本原则,即病人发热而出现恶寒,是属于阳经的病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814.html

立冬养补肾精_【中医宝典】

...闭藏。这时候,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养生应顺其自然界闭藏之规律,要养、补肾藏精、养精蓄锐。 因人而异 分类进补 中医认为,冬天是进补的大好时节,民间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824.html

不足再辩_《景岳全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原天地阴阳之化生,实生民性命之根本,善把握补救之妙用,诚吾道代天之大权,使我于此而见理不真,则加冰用汤,反成戕贼,害有不可胜言者。予自初年,尝读朱丹溪有余阴不足论,未尝不服其高见,自吾渐立以来,则疑信相半矣。又自不惑以来,则始知其大谬矣...

http://qihuangzhishu.com/124/33.htm

赋赏析_【古诗文大全】

...离别是人生总要遭遇的内容,伤离伤也是人们的普遍情感。江淹的《赋》择取离别的七种类型摹写离愁别绪,有代表性,并曲折地映射出南北朝时战乱频繁、聚散不定的社会状况。其题材和主旨在六朝抒情小赋中堪称新颖别致。 文章眉目清晰,次序井然。首段总起...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234.html

络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络,也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络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 另外,如再加上胃之大络,也可称为十六络。络是络脉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从络分出的细小络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48.html

道家书籍“一”词语解释_道家_【文学360】

...道家书籍“一”词语解释 即一初动。修炼者经过一定的功夫,收心入静,调节身心,使得身中生发出新的生炁,此生炁即为炁,称为一,又称一候。 在《周易》而言,其封象为“震为雷”(一阳爻生于二阴爻之下)或“地雷复”(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64.html

之会_身形脏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诸之会指头部。 【诸之会】 指头部。人体十二经脉中,手三阳的经脉是从手走向头部,足三阳的经脉是从头走向足部,所以说头为“诸之会”。...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274.html

共找到85,3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