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之病.不外乎阴阳.而阴阳之分.总不离乎表里虚实寒热六字尽之.夫里为阴.表为阳.虚为阴.实为阳.寒为阴.热为阳.良医之救人.不过能辨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已.假如发热恶寒.鼻塞咳嗽.头痛.脉浮.舌无苔.口不渴.此病之在...
...清臣曰:舌乃心苗,诸病初起先形于舌。黄胎多属实热,白胎多属虚寒,至胎变黑色,无津液者为阳证,有津液者为阴证。能辨舌之阴阳,较诊脉尤捷。舌黄或黑而燥,宜清凉,芩连白虎汤;宜攻下,大小承气汤。舌黄或黑而润,属阳虚,附子理中汤;属阴虚,附子理阴...
...母死子活,唇口俱青,母子俱死。今面不赤,舌不青,则胎不死;冲心而痛,乃子悬也。用川芎、白芍、归身,紫苏、陈皮各一钱,人参、甘草各五分,生姜三片,葱白七寸,煎服,胎下而安。...
...六脉洪大.舌黄燥刺.此热毒传遍三焦.经络闭塞.荣卫不通.以致汗不得出. 不得透.大热烦渴不解.宜三黄石膏汤.去黄柏.加连翘、银花、牛蒡子.表里兼解之.俾汗 并透而解.妙在麻黄、石膏.邵评∶疫邪自表入里.先在阳明气分.若上中下三焦表里俱有热邪....
...先从气色看 再看舌胎分表里 看妇女歌 看小儿歌 分类用药歌 五脏补泻凉散 六经引药 用药如用兵 医学集成卷一跋 发端统论 医学集成卷二 伤寒 灸伤寒穴道 瘟疫 附应下诸证 补遗瘟疫杂证 斑疹 感冒 疟疾 疟疾三方 截疟 灸疟疾穴道 痢疾 灸...
...治法不同辨 阴阳表里辨 内伤外感辨 看病歌诀 有病先从气色看 再看舌胎分表里 看妇女歌 看小儿歌 分类用药歌 五脏补泻凉散 六经引药 用药如用兵 医学集成卷一跋 发端统论 医学集成卷二 伤寒 灸伤寒穴道 瘟疫 附应下诸证 补遗瘟疫杂证 斑疹 ...
...表里双解为把解表药和攻下药(或清里药)等一同使用。 【表里双解】 把解表药和攻下药(或清里药)等一同使用,称为“表里双解”。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的,单解表则里证不去,单治里则外邪不解,甚至内陷,所以要用表里双解。表里双解可分为两大类:治外有...
...置之死地而不悟者,只此两个阴字,拘义牵文,以讹传讹。自古迄今,普天之大,不知日杀凡几,良可痛也。况如此类者,经中未易枚举,总缘阴阳混杂,虚实模糊,但凭脉症,分晰难清耳。(讵知阴虚阳盛者,其舌必干;阳虚阴盛者,其舌必滑;阴虚阳盛而火旺者,其舌必干...
...五分) 老姜皮(八分) 五加皮(一钱五分)二三剂后再加白术、茯苓,消去大半,然后再用六君子汤,补其脾气,亦宜食淡,淡以渗利也。子呛(又名子嗽)娠妊数月,胎热冲肺金,常有咳嗽者,宜用泻白散加黄芩、苏梗、川贝主之。如感风热,再加荆芥、桔梗、甘草...
...黄柏点之亦好。又木舌症,舌者心之候,脾之脉络于舌也,脏腑壅滞,心脾积热,热气上冲,故令舌肿渐渐胀大,塞满口中,是为木舌,若不急疗,必致害人,用朴硝二分,紫霜一分,白盐半分,同研,每半钱,竹沥井花水调敷。不用朴硝及盐亦可。又方用黄葵花研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