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中鉴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实质上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它们的具体症状,可参阅“寒证”、“热证”各条。辨别疾病的属寒、属热,对确定治疗有看重大的意义。治法上的“寒者热”、“热者寒之”,是立法处方用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hanre-33.html

气血辨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诊断学术语。系一种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即以气、血的病证为进行辨证。属气血痰食辨证的一部分。详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778.htm

巫祯来先生论中医_【中医宝典】

...翻开中医始典著作,我们可以看到: 五运六气学说 五行学说 天人相应说 阴阳辨证 辩证 六经辩证 子午流注 灵龟法 等等。 构筑中医理论殿堂的是宇宙时空学说。 把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归究于"阴阳失和",也就是说,人体在特定的时空无法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61.html

医有中西别 药无中西分_【中医宝典】

...升降浮沉和性味归经。我通过辨证、六经辨证,在辨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前提下使用西药,效果明显优于西医。 我认为,抗生素类药物大多可以归属为凉性药;激素类、维生素类以及解热镇痛类药物属于温热药。多数抗生素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属于中医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525.html

证候诊断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4。审察病机:病因侵及一定的部位,则有一定的病机,根据脉症的变化可审察明确病机的变化。5。分清病性:在明确病机的同时,要知病情所属。主要根据辨证,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等病性。如口渴喜冷饮,尿赤便结,烦躁脉数为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

http://qihuangzhishu.com/92/83.htm

五轮辨证_《中医眼科学》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术】

...辨证中主要是起确定病位的作用,故临证时尚须与、病因、气血津液等若干辨证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以指导治疗。(一)肉轮1.实证:肉轮红肿,多脾胃积热;睑弦赤烂而痒,多脾经湿热,或外感风邪;跟睑皮下硬结,不红不痛,多痰湿结...

http://qihuangzhishu.com/82/22.htm

徐蔚霖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一、 运用阴阳学说、四诊指导儿科临床实践。从小儿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结合疾病正邪的消长,从辨证的四诊以及论治的理法方药等方面,全面地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提出在儿科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上应以五脏为,将五脏的诸种病证表现概括为阴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xuweilin/584-2-1.html

辨七表里九道非_《诊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不止于七表里九道二十四脉也。”戴同父曰∶“脉不可以表里定名也。轩岐越人叔和皆不言表里,《脉诀》窃叔和名而立七表里九道,为世大惑。脉变化,从阴阳生,但可以阴阳对待而言,各从其类,岂可以一浮二芤为定序,而分七八九名乎!庐山刘立云以浮沉...

http://qihuangzhishu.com/801/47.htm

施杞_二、精于辨证,善于调治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强调辨证仍当以把握四诊为基础,达到证因脉治,有条不紊。望诊应突出四点。其一,突出望“神”。通过望神来观察人的精神状态和面色的变化,以此来判明人的健康与否及患病的轻重、预后等。其二,突出望全身与望局部相结合。注重观察分析全身虚实表现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qi/598-3-2.html

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所用理论仍是。 时至东汉,经方发展有重大进展,主要成就是,由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据皇甫谧《甲乙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多验。”皇甫谧生于张仲景同期稍晚,可谓对张仲景了解...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144.html

共找到422,3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