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对秋季养生论述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指的是农历的七、...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92.html

端午时节各项养生活动_养生_【中医宝典】

...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中草药避毒祛邪 说端午不得不话艾草。它是一种药用植物,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据说,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头等处也挂上艾...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889.html

中医养生防病观点_【中医宝典】

...;秋天“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970.html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对长寿养生进行过详尽的探讨和论述。然而,真正从医学角度对养生之道和长寿之法进行系统论述的,《黄帝内经》则为首创。因此,弄清《黄帝内经》养生观对于实现长寿之善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随从四时变化规律 《四气调神大论》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98.html

清明养生 保护脾胃 悲伤有度_养生_【中医宝典】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正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岁百问》解释清明的取名缘由“万物生长此时,皆...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974.html

天地人和 中华养生之精髓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高原地区寒冷干燥,宜食性温热,长于散寒、生津的食物。 人类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应天地利,享人和,才能适应自然,健康生存。 享人和,天地人和生生不息 《内经》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为万物之本,亦为万世之主...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35.html

夏季如何顺养生_【中医宝典】

...《内经》古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内经》的养生思想注重精神调摄,从本段经文中可以明显体现出来。本段...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828.html

鲁兆麟_顺应四时乃养生之本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衰减,阴气开始逐渐加强,故主收敛于内,盖阳主上升主热主发散,阴主下降主寒主收敛。故秋季阳气内收,水液不外泄,因而秋季主燥。《内经》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zhaolin/1278-3-0.html

睡眠养生 调整阴阳_睡眠养生_【中医宝典】

...。顺应四季阴阳变化的作息,会给我们健康带来很大的收益,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疾病的困扰。 中医学宝库中有许多关于睡眠养生的经典条文,其要旨不外阴阳平衡四字。《灵枢·口问》“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一日之中白天属阳,夜晚属...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806.html

摄生_《医经原旨》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大火西行,秋容平定,故曰“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风气劲疾曰急,物色清肃曰明。)早起,与鸡俱兴。(以避初寒,早起以从新爽。)使志安宁,以缓秋刑。(阳和日退,阴寒日生,故欲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

http://qihuangzhishu.com/620/4.htm

共找到803,6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