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用药、长期大量用药增多。五是误导宣传。有的中医自己就有误导宣传,张嘴就是中药无毒、绝对安全,加上报纸、电视的宣传,使得医务人员和群众失去警惕,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认识不到。六是中药安全性的研究、监测、管理不够。七是商业行为的干扰。药品...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张晓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日发布了第11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公众警惕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异常、阿昔洛韦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利巴韦林的安全性问题。 加替沙星为人工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发育完善,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每年由于小儿用药不当造成的悲剧实在是触目惊心。因此,除了专业医务人员,作为家长也应多了解一些小儿用药方面的常识。 ■用药品种谨慎选择 小儿用药应注意选择,不可简单地用成人的药品直接减量服用,最好选用小儿专用药品...
...许多药,都有“儿童酌减”的提示,这就着实让家长犯了难:喂多了怕导致副作用或过敏反应;喂少了,又怕孩子不能及时康复,耽误了时间又枉花了钱。在消费维权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不能不提出这样的疑问:“儿童酌减”究竟是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消费提示? ...
...但要根据患儿的体重进行计算,同时要注意预防激素的不良反应。对于儿童脓疱型银屑病患者,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用免疫抑制剂、环抱素等,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以免留下严重的不良反应。 虽然儿童银屑病的诱发因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多,但也不可忽视...
...中广网贵阳10月22日消息 (记者孟海 张倩) 贵州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昨日公布,2006年,贵州省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案例4000多例,其中因抗生素类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占到四成以上。专家提醒市民,用药不当易造成不良反应,要及时到医疗机构...
...比西药要小和少。即便是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表现得多一些,也并不等于说所有的中药都是这样。” 周超凡进一步介绍说,中医药理论认为,无药不偏,无药不毒。中药即使是单味药,由于所含成分多且复杂,其功能和主治也都是多方面的,不可能仅限于。中药治病往往...
...500多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上海就有3例致死,近十例严重致残,过敏性休克更多。“这些事件都与药品的用法与用量有关,如果医生获得了历史上用药的充分信息,悲剧本可能避免。”杜博士指出,对于只有千分之一发生机率的不良反映,至少要通过3000例单独...
...脑病等。经对照组观察比较,结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组二重感染发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且体重越低、尿布疹发生率越高,早产儿及低体重儿鹅口疮发生率较高,与用药天数无关。两种不良反应均与性别和原发病无关。 ◆吡哌酸 李福琴等在“吡哌酸致儿童...
...问题是有些成人药不适合给孩子用,用了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如成人咳喘常用氨茶碱或麻黄素,可以引起心跳加快,增加心脏负担,所以对小儿的咳喘应少用.成人止咳药咳必清,含有吗啡类成分,对婴儿不能用.成人用的滴鼻净,又叫鼻眼净,是一种血管收缩剂,适用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