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苦欲补泻解_目经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脏各有天性,遂其性则欲,违其性则苦,本脏所苦为泻,本脏所欲为补。盖指水润下作咸,火炎上作苦,木曲直作酸,金从革作辛,土稼穑作甘。五味而言,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

http://zhongyibaodian.com/mujingdacheng/642-11-16.html

清浊是内经的基本概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各条经脉血与气的比例,孰多孰少,“皆有大数”,都可通过一定手段检测获得。文中提到的“血之清浊”,是内经作者经常使用的学术语言。 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六腑里的“水谷浊物”就像泥沙俱下的江河一样浑浊不清,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173.html

赵绍琴学术经验简介——代前言_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饮食宜忌和运动锻炼。应当说,忌口是中医传统特色,可惜忌口的重要意义并没有被人们广泛重视。很多人以为医生就是开个药方,忌口不忌口无关紧要。殊不知应当忌口的如果不忌口,那么本来应有的疗效就可能会被某些食物所抵消。如内经强调:“热病稍愈,当何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aoshaoqinyian/1249-5-0.html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多篇的内容涉及研究人体生命的变化规律,探讨衰老的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寿的方法等系统的养生理论,成为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时养生、情志调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导引养生等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99.html

内经中的“六观”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其中包含了“六观”的思想,下面向大家详细阐述。 自然观: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4.html

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取得新进展_【中医宝典】

...日前,记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汇报会上获悉,今年启动的中医学术流派研究课题不仅完成了古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报告初稿和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现状评价要素的调研咨询,还编撰了地方性医学流派及特殊医学流派研究大纲,进行了现代中医学术流派调研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56.html

黄帝内经简介_黄帝内经·素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协调统一体黄帝内经所说的五脏,实际上是指以肝心脾肺肾为核心的五大系统。以心为例:心居胸中,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主神明,主血脉,心合小肠,生血、荣色,其华在面,藏脉、舍神、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谈心的生理、病理时,至少要以上诸方面...

http://qihuangzhishu.com/100/1.htm

黄帝内经简介_黄帝内经·灵枢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协调统一体黄帝内经所说的五脏,实际上是指以肝心脾肺肾为核心的五大系统。以心为例:心居胸中,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主神明,主血脉,心合小肠,生血、荣色,其华在面,藏脉、舍神、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谈心的生理、病理时,至少要以上诸方面...

http://qihuangzhishu.com/101/1.htm

施行补泻的依据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1、明辨经络施行针灸首先要熟悉经络理论灵枢·本输说:“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指出针刺补泻法的运用即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针灸的作用主要是调理气血以达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20-2.html

阴阳理论不是“对立统一理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对立统一”哲学意义。更何况在内经时代根本没有“对立统一”这个概念。但在哲学中,阴阳除了能表述阴与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意义外,尚能表述阴与阳之间的“对立”关系意义。由此可见,只哲学“对立统一”一个意义(即概念)角度定义阴阳的方法是片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253.html

共找到893,8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