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主证,识病机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辨别该哪个方向着手。主证应该具备这两个基本特点。为什么要在伤寒论十四讲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很显然,张仲景每个条文,他所描述这些证,很多就是主证。你看他条文很多都非常简单,如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45/77.htm

伤寒论三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伤寒论注释和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贡献...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18.htm

伤寒论三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伤寒论注释和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贡献...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28.htm

秦伯未_师教铭心难忘——纪念秦伯未诞辰110周年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学习,甚至古书中抄录了很多资料,也就是说他注意到学术积累,但由于缺乏探索精神,在诊疗中没有掌握好这些学术资料如何进行分析、鉴别和实际应用,也就难以取得更多收获。这里须予强调是,要打好理论基础,即学好内经难经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nbowei/503-5-0.html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_伤寒杂病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论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伤寒论著论22篇,记述了397治法,载方113首,总计5万余字,但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没了踪迹。王叔和功劳,用清代名医徐大椿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abinglun512/103-1-0.html

“令一时许”应是发汗时间要求——桂枝汤方后注句读考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推测“令一时许……有汗者益佳”呢?在考证过程中,笔者借鉴了李心机教授“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方法,发现了5有利于笔者观点考证依据。 其一:宋本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十六有“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似漐漐然,一时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013.html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_伤寒杂病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论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伤寒论著论22篇,记述了397治法,载方113首,总计5万余字,但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没了踪迹。王叔和功劳,用清代名医徐大椿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

http://qihuangzhishu.com/103/1.htm

中医目前状况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年代里还能用如此大热情来研究经典、宣扬经典表示赞叹,另一方面,则是行为感到不解。据说在他们一帮中医博士里,已经绝少有人看经典,如果哪一位博士案头放上一部黄帝内经,那绝对是要被笑话。博士案头都是什么书呢?都是分子生物学一类...

http://qihuangzhishu.com/145/6.htm

汤液经法奠定伤寒论基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温服一升。一方无干姜,作七味。当。 按:此为伤寒论小青龙汤方。见40伤寒论“温服一升”下之大段文字,疑为北宋校正医书局孙奇等所加之注。南宋小字本伤寒论或赵开美仲景全书将此注成与经文字体大小相同之字而窜入正文。成无己...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552.html

余无言年谱_余无言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清·宣统三年。1911~1914年塾师教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典籍,在文史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1914~1918年先生随其父余奉仙先生(“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攻习中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嗡...

http://zhongyibaodian.com/yuwuyanyian/1038-21-0.html

共找到1,098,57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