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五行学说说明脏腑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中医学中应用五行学说说明脏腑生理功能,根据五行属性抽象概括,从而将人体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生理活动特点。 根据五行学说,术有升发特性,用来比喻肝主疏泄,气机升发调和畅达生理特点,故配属予木。肝胆主疏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20.html

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相关性探讨_【中医宝典】

...调控和癌症研究十分有益黄帝内经“取类比象”思维格局对中医藏象学说形成影响很大,藏象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这种以“象”“论”“藏”启导于易经爻象概念。易经·系辞谓:“易者,象也”,“爻也者,效天下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8.html

内经“神明”观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原始含义指“天神”。说文解字释:“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徐灏注称“天地生万物,物有主元者曰神”,认为神天地万物主宰。这一含义在内经中的运用不多,仅有“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素问·上古天真论)和“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716.html

阴阳与五行关系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关系;五行学说用事物属性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属性和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在中医学里,二者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其物质基础;都是从宏观自然现象(包括)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46.html

饮食多元化 适体顺四时--内经告诉我们如何饮食养生(下)_【中医宝典】

...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谓五禁,无令多食。”灵枢·五味说:“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这些饮食禁忌理论依据仍然五行学说。 顺应四时 灵活选食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828.html

巫祯来先生论中医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观点。认为,中医八纲辨证,六纲辨证,三焦辨证和脏腑辨证都脱离不了周易阴阳学说。只有认识了"阴阳"实质,才能诊治如神,用药如神。 曾祖朝顺公为后学开列医学入门书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道德经孙子兵法周易...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14.html

五行说_医理真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一热病,二阳之正病也。他书纷纷讲解,愈出愈奇,不可为法,学者须知。【阐释】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种伏气温病。温病学派所谓风温、寒温、湿热、湿温,温燥诸症,多时令温病。郑氏提出春天发生温病,由于内伤生冷寒湿潜伏而发,并且...

http://qihuangzhishu.com/1213/47.htm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实践作为坚实基础.(三)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标志黄帝内经问世。黄帝内经吸收了秦汉以前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生物、地理等多种学科重要成果,在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总结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1.html

中医学哲学基础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自然哲学形态。但中医学在古代医学中远较古希腊古罗马医学理论完善且医术高超自然哲学,它以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自己哲学基础,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时至今日,还无法用分析手段使其脱离...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2-0.html

气血精津液学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气血精津液学说关于人体生命物质产主、分布、形态、运行及其机能等中医生理学说。这一学说发端于春秋,形成于战国。集中地体现在内经一书中。内经把人体内一切精微物质统称为“气”。进而又把“气”区分为性质各异六种。分别称之为“精”...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9.htm

共找到1,098,37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