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用中成药_【中医宝典】

...色黄,舌苔薄黄等症状,那就是风热感冒。前者是风寒,当用辛温解表的中成药,后者是风热,当用辛凉解表的中成药。否则不但无效,还可能有害。 这就是说,选用中成药治病,首先要辨证,在辨证明确的基础上,选用相适应的中成药治疗。例如临床常用的银翘解毒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235.html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并慢性支气管炎)_《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肺气肿是肺部形态学上的变化,有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异常膨大,伴肺泡壁的破坏性改变。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共同存在时,尚有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的成分。...

http://qihuangzhishu.com/1047/96.htm

中成药临床应用有了指导原则_中成药资讯_【中医宝典】

...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疾病防治的制剂。我国现有中成药8000余种。《指导原则》旨在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指导原则》明确,中成药临床应用,应遵循辨病辨证结合用药、合理选择给药途径等基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chengyao/a7961.html

伤心的中成药_【中医宝典】

...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感冒等症。该药由满山红的干燥叶经乙醇提取制成,满山红含一种槟木毒素,它对心脏有一定的毒性,过量服用,会造成心律不规则、频发室性早搏、心律缓慢,伴有室内差异传导等。所以冠心病及肺心病患者最好不要服消咳喘;此外,中成药止咳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784.html

慢性支气管炎_《自我调养巧治病》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疗程。(3)莱菔子10克,白菜根3个,冰糖30克。水煎服。慢性气管炎咳嗽气促。(4)白毛夏枯草60克(干品用30克),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2.中成药(1)如因受寒引起的咳痰量多,色白清稀,易咯出,畏寒,发热轻微,口不渴,用杏苏合剂,...

http://qihuangzhishu.com/146/175.htm

慢性支气管炎_《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痰多、气促等症状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是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属祖国医学中咳嗽、哮喘、痰饮的范围。...

http://qihuangzhishu.com/1045/11.htm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应该如何治疗?_儿科呼吸系统疾病_【中医宝典】

...1、一般治疗 关于休息、室内温度、湿度的调整等,详见“上呼吸道感染”。婴儿经常调换卧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镇咳药,但应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当急性支气管炎发生痉挛而致呼吸困难时,轻者参考以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2/b1925.html

支气管炎药膳方-葱白粥_中医食疗内科食疗_【中医宝典】

...热服。食后覆被取微汗。 〖 功 效 〗: 发表散寒,温中通阳。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 〖 来 源 〗: 燥热咳嗽,表虚多汗者忌服。 附:其他相关食疗方 1、鲜百合汁:鲜百合三个,取汁用温开水冲服,早晚各一次,可肺结核之咯血,慢性支气管炎伴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b34093.html

裘沛然_三、辛温蠲饮,苦寒泄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经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枳实)利气宽胸,古贤所谓“痰先理气”是也;余药为化痰止咳之品。全方清肺与温化合用,辛散与酸收并投,化痰与顺气兼顾,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机颇为切合,故有较好疗效。应用时,如气喘较剧,加葶苈子、马兜铃、苏子;痰多加竹沥、南星;肢体浮肿加猪苓、...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upeiran/525-4-3.html

化学性支气管炎的诊断_如何鉴别化学性支气管炎_查症状_【疾病大全】

...本病多因为接触到了刺激性的化学性气体,与其他的呼吸疾病在病因上有明显不同,加以鉴别。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是咳嗽,...

http://jb39.com/zhengzhuang-zhenduan/HuaXueXingZhiQiGuanYan337748.htm

共找到225,6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