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应共促我国医学发展_中西合璧_【中医宝典】

...院长唐旭东在“英国中医药周”研讨会上也指出,中医是系统思路,而西医则遵循还原论思路,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理论基础,但是它们可以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现代中药研究重视在明确疗效物质基础之上,进行有效部位、有效组分配伍,体现传统中药复方特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hebi/b34828.html

概述_《基础护理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彼此依赖,因而是不可分割,它们有各自功能作用又相互关联,达到一个共同目标,即增进或恢复病人健康。这种循环模式贯穿于从病人入院开始直至出院(或转院、转科或死亡)整个病程中。三、理论基础护理程序理论基础来源于与护理有关各学科理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009/158.htm

瘀预兆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腹中满胀,不得前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提出了劳伤及寒邪可留恶血理论。以后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直接提出了瘀血一词,并对蓄血、血结进行了论述,创立了瘀热内结观点。清·叶天士还倡导了虫类通络法对干血...

http://qihuangzhishu.com/128/217.htm

绪言_《临床基础检验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检查,可及时发现和隔离有关患者和处于潜伏期个体,再经一系列预防措施便能迅速控制该病蔓延。4.为开展医学实验奠定基础临床基础检验学所涉臁实验性操作有广泛应用价值,除上述各方面之外,对开展计划生育、优生育、器官移植、药物筛选探索、超早期诊断待...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chuangjichujianyanxue/1003-3-0.html

膏滋方理论考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是由汤药(煎剂)浓缩演变发展而来,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这里讲是膏剂,而不是膏滋。 探讨膏滋产生缘由和理论基础,搞清其原理,才能确立应用膏滋方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推动膏滋方理论完善和发展,提高临床运用膏滋方学术水平。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08.html

气功与中医理论一致_气功基础_【中医宝典】

...气功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是一致,如它们都崇尚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整体观、辩证统一动静观、相互依存形神观等。 气功中用得比较多理论有阴阳五行学说、精气神学说、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在病因病邪学说中比较重视七情致病和内生五邪致病,而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gong/a13321.html

膏滋方理论考源_膏药常识_【中医宝典】

...探讨膏滋产生缘由和理论基础,搞清其原理,才能确立应用膏滋方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推动膏滋方理论完善和发展,提高临床运用膏滋方学术水平。 (二) 为什么膏滋方主要在冬季服用?有人认为膏方冬季服用是因为冬季膏剂容易保存,而其他季节容易腐败...

http://zhongyibaodian.com/gaoyao/a13028.html

目先兆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失调、气血不利,首先使远端经络受累,目络属孙络,孙络是最早疾病信息载体,初病最先入络。脏腑有病不一定在全身显露,却能最先反映于眼络,故在眼部可以最早获得疾病早期信息,于无证中求有证,这就是目先兆理论基础。...

http://qihuangzhishu.com/128/76.htm

高武撷菁辑《聚英》,针灸理论更完善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误,乃铸男、妇、童子三铜人,累试其穴,推之人体,所取毫发不爽。 高武认为,《素》《难》典籍问世,为针灸理论奠定了基础,大大促进逊术发展。但世俗操针灸者,以学针灸只须实践,无需理论,即读亦仅以玉龙、金针、标幽等歌赋而已。于是,节集《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17.html

络病理论系列代表药解读_【中医宝典】

...系统络病理论。2005年7月,“络病学说与针灸理论基础研究”被列为国家973计划项目,为络病理论深入研究创造了更有利条件。 吴以岭教授致力于络病理论研究20余年,在他带领下以岭医药集团以络病理论学术创新带动新药研发,研制出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54.html

共找到937,0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