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
...淮南子同。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严可均曰:御注脱“我者希则”四字,而注中有之。 罗振玉曰:景福本“则”作“明”,敦煌庚、壬二本作“则我贵矣”。 李翘曰:汉书扬雄传解难云:“老聃有遗言:‘贵知我者希。’”颜注下句作“则我贵矣”。金楼子自序引同此...
...这是“传”的第一章,对“经”当中“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一句进行引证发挥,说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是从夏、 商、周三皇五帝时代就开始强调了的,有书为证,而不是我们今 天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产物。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国语辞典 由體內所自發的寒氣。中醫指因陽氣虛弱,臟腑功能衰退而引起的水液運化障礙、濁陰滯留的病症。症狀為吐瀉、腹痛、手足逆冷或水腫痰飲等,雖用取暖或覆被等外在方式也都不能去除寒氣。...
...论曰内经谓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洞泄谓食已即泄。乃飧泄之甚者。此因春伤于风。邪气留连,至夏发为飧泄。至长夏发为洞泄。盖当春之时,阳气在表。为风邪所中。入客于经。未至腑脏。风者、阳气也。东方木也。木能胜土。脾胃受之。仲夏则阳盛之时。以阳邪之气。...
...气郁蒸而成湿热,随脉上行而至目黄也;瘦人肌薄腠疏,中宫阳气随风邪而外泄,以致中寒,风气上行至目,则泣出也。...
...(风能兼寒,寒不兼风)伤风元气本素虚,乘虚而入风邪居。鼻塞身重头亦病,恶风发热汗有余。脉来浮缓且无力,参苏饮服旋当祛法。咳嗽去参加桑杏,内有痰热芩连进。痰吐如胶旋复花,胸满痰多贝篓顺。冬间自汗桂枝添,若还无汗麻黄令。伤食麦芽曲朴须,中酒...
...苏,身体回暖,稍能言语,问其别有何证。寒,脉迟紧。挟气带洪,攻刺作痛,附子理中汤加木香五分;挟风带浮,眩晕,加防风一钱;挟湿带濡,肿满疼痛,加白术一钱。筋脉牵急,加木瓜一钱。肢节疼痛,加桂一钱。亦可灸丹田穴,以多为妙。大抵中在皮肤则为浮,(...
...病证名。指脾受寒邪而致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脾中寒之状,。心腹(月真)胀,四肢挛急,嗳噫不通,脏气不传,或秘或泄。”当温脾散寒,用温脾丸、不换金正气散、姜附汤、附子五积散等方。...
...’郑司农云:‘治中,谓治职簿书之要。’秋官小司寇:‘以三刺断民狱讼之中,岁终则令群吏计弊狱讼,升中于天府。’礼记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升中犹登中,谓献民数政要之籍也。尧典‘允执厥中’,谓握图籍也。”此章“守中”,谊同此,盖犹司契之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