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德铭_论中医外科的病与辨证关系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1:30~31摘要:中医外科学是研究和治疗产生于人体体表的一系列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经历代不断的总结和整理,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临床诊治首先病,把病与辨证相结合成为其最主要的临床思维特色,现试就此做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9-7.html

伤寒三百九十七_《医经溯洄集》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数之.以立总目.何不观重载八篇之中.其方者.止有一十五条.为六经篇之所无.其余一百五十三条.皆六经篇已数过者.安有一而当两数之理乎.虽程德斋去取.与林亿颇异.然亦十步.笑百步耳.其不重数发汗后.并吐汗下后诸法.固为是矣.至于宜汗四十一...

http://qihuangzhishu.com/884/9.htm

方症不能代替方证——与熊兴江医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方剂》,以病机统立方,方与证具有确定性的病机对应关系。相同的临床症状群,不同的医生得的证候病机会有所差异,但这样的差异是医生辨证论治水平不同的结果,与方证病机对应的理论规范没有关系。临床诊断和治疗因医生而不同,是西医和中医都十分常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932.html

姜春华_八、咳倡用截断 久嗽正虚补气阴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也有随证取舍;病与辨证结合,验方与变通结合;一切从疗效的角度衡量,这就是病辨证截断。 (三)久咳正虚,益气养阴 《素问·宣明气论》说:“气所病… …肺为咳”。《景岳全书·咳嗽篇》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总的说来,古人认为不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angchunhua/539-4-8.html

呕血与便血_《物理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呕血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称为呕血呕血的颜色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及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的长短。出血量多并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则血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出血量少并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则血液内血红蛋白胃酸作用,形成正铁血红蛋白,故呈咖啡色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wulizhenduanxue/1015-4-7.html

呕血_《重订灵兰要览》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呕血之症,必须用行血之药,宣其余滞,而推陈以致新焉,血既流行,胃脘清楚,自不出矣。是行之乃所以止之也,医往往拘泥犀角地黄汤等,过于凉血,虽间或止之,其后常患胸胁大痛,肿满等症,以致不起。盖血得凉则陈者不行,新者不生,瘀物愈积,而真元愈削故...

http://qihuangzhishu.com/316/19.htm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_肝病肝硬化_【中医宝典】

...不能孤立地只肝而不治脾。况且在临床实践中,中晚期肝癌多有腹胀纳呆食少之“脾虚”证候。为此调理肝脾之法不仅体现了中医治疗肝癌的整体观念,而且高速了脾虚所引起的代谢与免疫失调所出现的证候。调理肝脾实为肝癌中的基本治则。 活血与止血的治疗原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6420.html

脾虚_【中医宝典】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471.html

四因六淫八要_《冯氏锦囊秘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三者,初、中、未也。初治之道,当猛峻,缘病得之新暴,邪入未深,当以急利之药急去之。中之道,当宽猛相济,为病非新非久,当以缓急得中,时令消息对症加减,养正祛邪相兼之。末之道,当宽缓,谓药性平善安养血气,为病久人虚,邪气潜伏,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fengshijinnangmilu/342-46-15.html

亚健康的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目前,中医对于亚健康的主要为三方面,一是从基本病机分为劳伤气血津液、阴阳、脏腑,劳伤寒热与生痰生火;二是从体质学说入手分为肝气郁滞、心脾两虚、瘀血内阻、脾虚湿盛、肝肾阴虚,或是概括为正虚、邪实、脏腑气血阴阳失和、痰饮瘀血;三是以五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75.html

共找到471,9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