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金元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但是他所提倡的运气学说已与刘温舒宋徽宗所倡者有很大不同,其体现也就是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中对“五运多病”“六气为病“的分类分析。二张元素脏腑辨证学说与易水学派张元素受当时运气学说影响,认为古今运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4.html

姜春华_二病与辨证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观是病辨证的源泉”。 (二)正确处理辨证论治中的学派之争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angchunhua/539-3-2.html

辽夏金元医学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脾胃理论有重要影响,并最终成为“易水学派”最突出的理论特色。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形成以后,经过诸弟子及后代医家的继承发展在元代成为与“河间学派”具有不同学术风格的一大流派,两相互争鸣,又相互促进,最终带来整个金元医学的繁荣。现存张元素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10.html

辽夏金元医学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脾胃理论有重要影响,并最终成为“易水学派”最突出的理论特色。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形成以后,经过诸弟子及后代医家的继承发展在元代成为与“河间学派”具有不同学术风格的一大流派,两相互争鸣,又相互促进,最终带来整个金元医学的繁荣。现存张元素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1.htm

刘完素_【中医宝典】

...,后世称其学说为“火热论”;治疗上,他主张用清凉解毒的方剂,故后世也称他作“寒凉”。 刘完素生活在宋末金初,当时,中国的医学发展经过了盛唐时的辉煌成就宋代的普及之后,形成了很多的学术派别。各派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是医学史上的诸“”百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25.html

钱塘讲学盛名传,尊经维旧成一体_【中医宝典】

...1668年)。原籍江西,其祖迁居浙江钱塘定居。《仁县志》称他“少赢弱,不获治,乃自检方书,上自歧鹊,下至近代刘李诸大家,皆务穷其旨”。遂辰自学成才,临证经验丰富,对伤寒犹有研究。其首倡“维护旧论”,是医家中尊王(叔)赞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93.html

严世芸_三不拘一格,兼顾各家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理论基础上,强调“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临床处方用药主张“滋阴降火”,被后世称为“滋阴”。清代医家,面对不断流行的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温病学派”,其中的代表人物叶天士著有《温热论》,提出了温病治疗当以卫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yanshiyun/480-3-3.html

庞泮池_三衷中参西,辨证病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庞师在大学里及工作后业务时间就系统学习过西医知识。行医后,仍虚心地向西医同道 学习,不耻下问,并关注吸取现代医学的新知识,不断充实知识。她常说:借助现代医学 先进技术作诊断,以中医传统的辨证施治进行治疗,病辨症相结合,是中医发展的方向...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pangpanchi/556-3-3.html

研岐黄典籍图释,究经旨学派流传_【中医宝典】

...自《内经》《研经言》为莫氏研究古典著之心得,全书150篇,内容丰富,辑众说,考文义,校经文,融识见,订证释名,从源及流,成书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存有莫氏藏本,以及1916年1937年的刊本。是学习经典籍的参考读物。 “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18.html

葛干孙与吴中医学_【中医宝典】

...张从正李东垣几位大家相抗衡,事实上自打这儿开始,医学的重镇也就由北南移了。这批名声卓著的人,主要集中在江浙两地,日后便逐渐形成了江南两大地域医学流派——浙东中医。而考明清吴中医学的开启发展过程,葛乾孙自然不可忽略,这一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86.html

共找到1,067,4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