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合一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起着主导作用,“神明则形安”。故中医养生观是以“调神”为第一要义,养生必须充分重视“神”的调养。调神摄生的内容很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清静养神: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状态,减少名利和物质欲望,和情畅志,协调七情活动,使平和无过极。②四气调...

http://qihuangzhishu.com/152/20.htm

中医养生防衰五要旨_【中医宝典】

...活动都与内脏相关联,也就是每一个脏腑都有其情感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心志为喜,肝志为怒,碑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一般情况下,喜怒悲优恐属正常的精神活动,只有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57.html

情志三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证名。因情志抑郁所致怒郁、思郁、忧郁三种郁证。见《景岳全书·情志三郁证治》。详见怒郁、思郁、忧郁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467.htm

身与心——中医情志养生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心与身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我国中医理论认为,神是形体的主宰者.人的心身活动都是在心神的统摄和协调之下进行的。情志是神的重要表现形式.故常称其谓“神志”。 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合称,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包括喜...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23.html

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_糖尿病糖尿病心理指导_【中医宝典】

...某些患者中,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因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情志为病”的因素,则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之一。首先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8253.html

五脏四——肝_【中医宝典】

...五脏协调。反之,若肝主疏泄功能障碍,气机失调,就会导致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表现为如下两方面: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不但出现胸胁、两乳的胀闷疼痛,同时还可出现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多疑善虑等病理现象,中医称之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06.html

中医教您如何调情志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自于《黄帝内经》。如《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以情制情法是根据情志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209.html

王翘楚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经络的联系作用而实现的,那么,脑作为人体组成的一部分,是属脏还是属腑,脑在生命运动中作用究竟如何?对脑的认识在历代医籍中有过不少记载,但脑的地位和作用在以五脏为核心的中医脏象理论中,只是被作为“奇恒腑”而与骨、脉、髓、胆、女子胞同等而论,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wangqiaochu/491-2-1.html

五脏保健法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的功能状况直接影响着全身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的保健宜从多方面入手,但其基本出发点有二:一是增强心脏功能,二是减轻心脏负担。1、科学配膳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心合脉也……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素问·生气通天》指出:“味过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52/118.htm

养生文化_中医养生_【中医宝典】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何解 “诗疗”养生健康多 “正常”才是养生之道 “坐如钟”如何坐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 《内经》对养生学的贡献 《内经》精神情志养生 《内经》顺应生长规律养生 《内经》四时养生 《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yangshengwenhua-747-1.html

共找到550,3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