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读经窍诀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这是一定要做的。总之,读经不是三年、二年的事,更不是三月、二月、一个学期的事,读经是一辈子的事。经要放在案头,更要常置心头。经典是一辈子的必修课,你要想真正学好中医,学好经典,就必须做这样的打算。...

http://qihuangzhishu.com/145/36.htm

杏承甘露发新枝_【中医宝典】

...临床跟诊的同时,邓老指导我重温中医经典,指导我如何把经典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毫不藏珍地向我授以临证40余年的宝贵经验,授我以“渔”鱼之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邓老“五脏相关论”为核心理论,把邓老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的先进尖端技术,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79.html

张从正的“心理疗法”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人为万灵之长,是有着复杂的精神、思想活动的高等生物。翻开中国古代医家的医著,中医先哲们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形神”即心身间的生理病理关系,构筑起朴素的心身医学体系。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脏腑藏神”、“七情内伤”的理论和本土化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997.html

吉良晨_中医名家_【中医宝典】

...吉良晨,男,国家级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幼少庭训,师教私塾九年,酷爱方术医药,喜嗜弄拳击剑,尤好道家行气功法,为中国保健研究院院长,买氏形意四代传人,露蝉门下五世弟子。弱冠兼攻中医经典,博览方书,中医药学业启蒙于其祖父乌里布额尔吉氏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jia/b34849.html

中医赞四首_【中医宝典】

...古稀不觉老,偷间学电脑。 饱尝内经香,伤寒论精妙。 养生理念深,未病思路高。 保佑民康泰,绿色药品好。 甘做铁杆纯中医 杏林耕耘五十年,精研经典学家传。 甘做铁杆纯中医,陋室亦能解疑难。 杏林有望树参天 中医大树五千年,佑我中华民康健。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707.html

张存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张存悌张存悌,男,1947年生,辽宁沈阳人。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内科主任医师,全国扶阳论坛组委会常务委员。从医30年,以经典为本,擅用经方,对内、妇、儿、皮肤等科常见病、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cunti/index.html

不是守旧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上面我们从文化层面的角度来谈经典,目的就是想说明,经典的年代虽然久远,但,它不一定就过时了,就落后了。所以,大家不要轻易地否定它,遗弃它。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现在强调二千年前的经典,大家还是会担心,这是否在守旧?因此,对于新、旧这样一个...

http://qihuangzhishu.com/145/27.htm

道门《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故事_《丹医秘授古脉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廖育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依据湖南马王堆、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早期医学著作,及传世的今本《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中所存留的马迹蛛丝,大抵可知古代医家曾经使用过诸如“分经候脉”、“三部九候”、“四时脉法”、“人迎寸口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3-0.html

树立正确的认识_《思考中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方面对我在这样的年代里还能用如此大的热情来研究经典、宣扬经典表示赞叹,另一方面,则是对我的行为感到不解。据说在他们一帮中医博士里,已经绝少有人看经典,如果哪一位博士的案头放上一部《黄帝内经》,那绝对是要被笑话的。博士的案头都是什么书呢?都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sikaozhongyi530/145-3-1.html

提高中青年中医临床疗效的几点建议_【中医宝典】

...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四大经典”等是中医理论运用于临床的典范,它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迄今行之有效的方药,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规律与方法。对于中青年中医师学习经[1]   3.2辨证困惑,寻找良策 由于中医辨病体系自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98.html

共找到370,32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