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简称《金匮要略》。三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08.htm

先秦时期拔罐简史_拔罐文化_【中医宝典】

...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据医史文献方面的专家考证,《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医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就表明我国医家至少在公元前六~二世纪,已经采用拔罐这一治疗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baguan/a12886.html

黄帝内经分卷介绍_【黄帝内经】

...以后失传。 (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自称得自其师秘藏的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75.html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_【中医宝典】

...契丹族在原始社会时期,人患疾病主要以巫术治疗,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后,契丹族医学在汉族、回鹘等医学交流中得到了提高。辽灭石晋之后,由汴京掠去医官,方技图书、铜人等,对契丹医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党项族建立夏之前,政治、经济、文化不发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42.html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_【中医宝典】

...了各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生产、经济的恢复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东晋和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生产有较为迅速的发展。西晋末开始的北方战乱,迫使大量汉族农民迁至相对安定的江南地区,总数达70万人。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被带到南方,广为传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39.html

秦汉时期风俗习尚医药文化_【中医宝典】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的建立及巩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各地区、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和风俗的融汇创造了条件,在客观上对医药文化的昌盛也多有裨益。 一、岁时、人生礼仪医药文化 将春节叫年,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据《史记》、《神异经》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836.html

《黄帝内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从此《素问》一书流布日广。北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对王冰所注的《黄帝内经素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校勘注释,遂称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又称“新校正”本《素问》。成为后世研究,注释《素问》的主要版本。《九卷》一书传到公元6世纪前后,出现...

http://qihuangzhishu.com/169/688.htm

《黄帝内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从此《素问》一书流布日广。北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对王冰所注的《黄帝内经素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校勘注释,遂称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又称“新校正”本《素问》。成为后世研究,注释《素问》的主要版本。《九卷》一书传到公元6世纪前后,出现...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93.htm

春秋战国时期药物学的成就方剂学萌芽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秋战国时期,用药品种日益增多,药物学知识不断丰富。除了用单味药治病之外,还探索多味药组成复方疗疾,因而出现了方剂学的萌芽。一、本草知识的丰富出土医书中的药物(1)阜阳汉简《万物》所载药物:此书简残损太甚,根据可辨认者统计,共收载药物七十多...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6.htm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请他做官,他不但回绝了,竟然还向皇上借了一车的书来读,这真是一桩奇事! 在抱病期间,皇甫谧读了大量医书,尤其对针灸学十分感兴趣。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以前的针灸书籍深奥难懂而且错误百出,十分不便于学习和阅读。于是他通过自身的体会,摸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5.html

共找到277,8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