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义。本穴在手阳明经顺序第二,居食指桡侧掌指关节前凹陷中,故称二间。”三间定位:食指桡侧第二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主治病症:牙痛,咽喉痛,结膜炎,三叉神经痛,手背红肿,便秘,唇口干。备考:《针灸大辞典》:“三间,别名少谷、小谷。本穴在手阳明经...
...半寸.亦云太阳之穴.理风赤眼头痛目眩目涩.不灸.针三分.(明)铜人有上关下关各二穴.素问亦同.但明堂上下经有上关而无下关.惟上经有前关穴.又不与下关穴同在上关之下.恐别.自是前关穴.一名太阳穴.理风赤眼头痛目眩涩等疾.所不可废.故附入于下关...
...1.治头目痛,目眵,背腠寒栗,重衣不得温。可灸三壮,针入二分。2.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陷中,跷脉、任脉、足阳明之会。治口眼 斜,目 ,面叶叶动牵口眼,目视KT KT ,冷泪,眼 赤痛。禁不宜针,针之令人目乌色。可灸三壮,炷如大麦...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图)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循环无端,惟脾无正行,于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脏。四季者,辰、戌、丑、未是也。人身形以应九野,左足主立春,丑位是也;左手主立夏,辰位是也;右手主立秋,未位是也;右足主立冬,...
...十六大阿羅漢我輩不知其名何等?』慶友答言:『第一尊者名賓度羅跋羅惰闍;第二尊者名迦諾迦伐蹉;第三尊者名迦諾迦跋釐墮闍;第四尊者名蘇頻陀;第五尊者名諾距羅;第六尊者名跋陀羅;第七尊者名迦理迦;第八尊者名伐闍羅弗多羅;第九尊者名戍博迦;第十尊者名...
...〔古文〕𥤢《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決切,音坹。《說文》土室也。《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詩·大雅》陶復陶穴。《箋》未有寢廟,故覆穴而居。 又《玉篇》孔穴也。《孟子》鑽穴隙相窺。 又《廣韻》窟也。《易·需卦》出自穴。 又...
...喉科著作。六卷。清·张宗良撰。刊于1757年。卷一总论咽喉病的诊治大纲、分经及针穴图等;卷二选方及制药法;卷三-六分为咽喉(11证)、乳蛾(7证)、喉痹(7证)、喉风(12证)、喉痈(11证)、大舌(13证)、小舌(15证)及杂喉(7证)...
...喉科著作。六卷。清·张宗良撰。刊于1757年。卷一总论咽喉病的诊治大纲、分经及针穴图等;卷二选方及制药法;卷三-六分为咽喉(11证)、乳蛾(7证)、喉痹(7证)、喉风(12证)、喉痈(11证)、大舌(13证)、小舌(15证)及杂喉(7证)...
...悟从心解何待笔舌之.HT 也此理前贤亦叠有言.第未显敷其说故学人习而弗察盖有形易见.无形难识固无怪其然也.吁使能知地下有雷声方悟.得春光弥宇宙.因着图说....
...络。 【别名】承命穴,太阴穴,下三里穴。 【穴义】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 【名解】 (1)三阴交。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