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实亦有得而足恃。自去岁以来,始复读《易》,作《易传》百余篇。此书若成,则自有《易》以来,未始有也。今也亦不甚恋恋于一官,如必无可推致之理,亦幸明告之,无使其首鼠不决,欲去而迟迟也。世人施恩则望报,苟有以相博,则...
...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桐叶封弟辩(《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之。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
...祖上,行祫祭之礼。 嘉靖十年,世宗以禘祫义询大学士张璁,令与夏言议。言撰《禘义》一篇献之,大意谓:“自汉以下,谱牒难考,欲如虞夏之禘黄帝,商周之禘帝喾,不能尽合。谨推明古典,采酌先儒精微之论,宜为虚位以祀。”帝深然之。会中允廖道南谓硃氏为...
...翰林院、太常司,定拟祀典。乃历叙沿革之由,酌定郊社宗庙仪以进。礼官及诸儒臣又编集郊庙山川等仪,及古帝王祭祀感格可垂鉴戒者,名曰《存心录》。二年,诏诸儒臣修礼书。明年告成,赐名《大明集礼》。其书准五礼而益以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字学、音乐,...
...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
...从之。三年,于坛北建祭殿五间,又北建拜殿五间,以备风雨。 十年,太祖以社稷分祭,配祀未当,下礼官议,尚书张筹言: 按《通典》,颛顼祀共工氏子句龙为后土。后土,社也。烈山氏子柱为稷。稷,田正也。唐、虞、夏因之。此社稷所由始也。商汤因旱迁社,以...
...贞观之中,作法垂范之日,文物大备,儒彦毕臻,若可修营,不应议不及矣。《记》曰: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天之体,动也。地之体,止也。”此明乐可作,礼难变也。伏惟陛下诚明载物,庄敬御天,孝方切于祖宗,事乃求于根本。再令集议,俾定所长。臣实职司,敢不条...
...轻重;经非一代之实录,史非万世之常法,体不相沿,而用实相资焉。夫《易》、《礼》、《乐》、《诗》、《书》,言圣人之道与法详矣,然弗验之行事。仲尼惧后世以是为圣人之私言,故因赴告策书以修《春秋》,旌善而惩恶,此经之道也。犹惧后世以为己之臆断,故...
...此。谁知于今,乃或有甚。室家不祥,死而莫救。及于夫人,亦罹此咎。子丧其妣,妇丧祖母。谁谓人生,而至于是。叹嗟伤心,悲不能止。 「议修礼书状」 右洵先奉敕编礼书,后闻臣寮上言,以为祖宗所行不能无过差。不经之事,欲尽芟去,无使存录。洵窃见议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