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手法。整复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该法在《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已早有记述。但命名为手托法则出自《伤科汇纂》卷五。该书记述:夫颌颏脱下,令患人坐定,用手揉脸百十遍,将患人口张开,医者以两手托住下颏,用左右大指,入患人口内,将两侧...
...煎,用大乌头5枚,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纳蜜1升,煎令水气尽。这种制备方法与现代膏方的制作方法大致相同。这也是膏滋方内服的最早记录。由此可见,在汉代或汉代以前已经有了膏剂。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收载了一些膏滋药,如华佗虎骨膏等。 上述...
...指不慎将针误吞入,哽于喉间者,见《肘后备急方》卷六。宜急取之。中国古代很早即有磁石取针法。如《口齿类要》有:“磁石磨如枣核大,钻眼,以线穿令吞喉间,针自引出。”...
...经外穴名。《肘后备急方》:“治卒中急风,闷乱欲死方……,若眼反,口噤,腹中切痛者,灸阴囊下第一横理十四壮。”《类经图翼》列作经外穴,名阴囊下横纹。在阴囊下第一横纹之中点处。...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系指各种昆虫误入外耳道。应立即设法取出之。宜先选用油剂、葱汁、大蒜汁或氯仿液等滴耳,将昆虫杀死后取出,取出时切勿损及鼓膜。...
...心痛尤甚者,此为挟毒,兼用中恶方治之。附方孙真人治霍乱。以胡椒三四十粒,以饮吞之。《斗门方》,治霍乱。用黄杉木劈开作片,一握,以水浓煎一盏服之。《外台秘要》,治霍乱烦躁。烧乱发如鸡子大,盐汤三升,和服之。不吐,再服。又方,治霍乱腹痛吐痢。取...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唐朝初年南方时有瘟疫发生,孙思邈在常州一带行医,不舍昼夜抢救病人。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瘟疫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过了不久,又从小孩到大人流行起来。为了长期地预防和治疗此病,他经过潜心研究,发现葛洪《肘后备急方》中...
...出《肘后备急方》。①指产妇分娩后从阴道排出的余血和浊液。一般在产后2-3周内完全排尽。如果超过三个星期,仍然持续淋沥不断,排出或多或少均属病态。参恶露不止、恶露不绝条。②指养胎之血。见戴武承《女科指南集》。...
...浓缩丸系指将部分药材提取液浓缩成膏与某些药材的细粉或加适宜的赋形剂制成的丸药。又称“药膏丸”。 一般认为浓缩丸是丸剂改进的一种剂型。实际上,中国在晋代葛洪(公元281~341)《肘后备急方》中,已有“……去渣,更汤上,煎令可丸……”的记载...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系指耳聋之卒然发生者。《疡医大全》卷十三记载治卒聋用“硫黄、雄黄(各等分)研匀,棉裹塞耳,数日即闻,又方,龟尿滴入耳中,即闻”。参见暴聋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