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十四山泉绕屋知深浅_道家_【文学360】

...个人的历史,大家都知道,的为人处事,素来便犯老子的四不——一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原不足道。红楼梦上有两句话,大可用作一生的总评“负父母养育之恩,违师友规训之德。” 袁的两个儿子,大的克定,既拐脚,又志在做太子,继皇位,怂恿最力...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6.html

老子·道经·评析

...不会枯竭。它是万事万物的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的力量。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它存在于天帝现相之前。既然在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的。...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2.html

老子五千文过关-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好在这位关吏,对于老子的规矩,志不在钱,所以对“只要你传道给我。”老子没法,只好认了,于是被逼写了这部五千字的道德经,然后才得出关去。 老子以变相红包,留下了这部著作,西度流沙不知所终。而的这部著作,流传下来,到了唐代,道家鼎盛...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0.html

老子·德经·五十九评析

...首先谈“治人事天,莫若啬”。上面提到,“啬”可以解释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原则,同时也可以解释为节俭的美德。老子提出“啬”这个观念,这在春秋末年的思想界是很独特的。老子把“俭”当作“三宝”之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1.html

老子·德经·六十六评析

...如上一所说,在老子研究中有一些注释家认为,这一表达了老子的一套利用人民、统治人民的权术。例如,张松如先生“这是向统治者献言,颇有点像班固所说的‘君人南面之术’。”(老子校读365页)不过,张先生的观点并不完全等同于有些学者关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9.html

三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应作“不”之证。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谦之案天下将自正”,各本有“将”字,遂州本无。“正”,诸王本与宋刊河上本作“定”,王羲之本、傅、范本、高翿本及诸石本皆作“正”。“正”、“定”义通,定从正声,形亦近同。劳健引文古文“正”作○,夏...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3.html

四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河上作“能清能静,为天下正”。成疏曰“清虚宁静,可以自利利他,以正治邪,故为天下正。”则成作“清静以为天下正”。史记老子传曰“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盖节文。 「音韵」此江氏韵读缺、敝韵(祭部,敝音蹩),冲、穷韵(中部),屈、拙、讷...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1.html

四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注文“无所不出于经”,当作“无所不经”,与上“无所不入”对立。“出于”二字必“无有”上之正文。盖王本亦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而“出于”二字误入注文也。傅奕本与淮南同。 刘文典曰今本老子河上公章句“偏用四十三”作“天下之至柔,驰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9.html

老子原文_道家_【文学360】

...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 老子六十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 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22.html

老子虚心实腹与鼓气_道家_【文学360】

...长大,又读过许多更深入的丹经道书,甚至全部道藏,真有如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的气势。只是相反地,历观许多修道学仙人们的结果,以及一般通人达士的著作,那又不免会心一笑,黄粱梦醒,仍然回到人的本位里来。例如司马迁,曾经亲访修道学仙的人们,...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5.html

共找到709,5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