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文献研究概述_【中医宝典】

...摘要:本文就伤寒论六经病及霍乱、阴阳易等398条条文,为论述伤寒等病之内容,金匮第二篇至第二十二篇条文,为论述内、外、妇、儿等科杂病条文。其记录方式简明,文字气象朴实,或如病情记录,或如师徒问答,或如病案讨论,或如临证所见。此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65.html

方有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1523年-?)明代医学家。字中行(亦作仲行),歙县(今属安徽)人。因其家人包括妻儿共五人因病故去,发愤读书攻医,对伤寒尤其致力研究,颇有心得。认为仲景之伤寒论因王叔和之编次而移动原文,已非原貌,复经成无己注疏时多所窜改,面目全非,...

http://qihuangzhishu.com/168/309.htm

承淡安与中国针灸治疗学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针灸精华伤寒论等,为弘扬中国针灸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中国针灸治疗学是他编撰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针灸专著,成书于1928年,刊行于公元1931年。该书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将新旧学说融会贯通,大量引进近代生理学、病理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39.html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论伤寒,亦即难经所述广意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病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脉法及伤寒论全部方剂。是研究伤寒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0.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论伤寒,亦即难经所述广意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病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脉法及伤寒论全部方剂。是研究伤寒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0.htm

伤寒论三阴三阳位序体现经方发展史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无不于此致力,凡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 以往对六经病变的各种解释,有经络说、脏腑说、形层说、八纲说、气化说、阶段说等,这些学说,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伤寒六经病证的机制。后世医家将仲景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概括为“六经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593.html

叶序_金匮玉函经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顾伤寒论.自成无己、韩和、庞安时以来.注释论辨.代不乏人.厥后吾吴周君禹载.汇为三.学人益有所钻仰尚已.金匮有国朝徐彬论.虽云明显.要未若宋赵以德之明且详也.乃周禹载又为之补其未备.畅其欲言.名曰补注.衍义而成书.为金匮玉函经二....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kuiyuhanjingerzhu/675-4-0.html

“但见一证”,辨治独特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小柴胡汤之主证,医书每将伤寒论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称为小柴胡汤之“四大主证”。将“口苦、咽干、目眩”二三症称为“提纲证”。然伤寒论原文又有“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文,对于“但见一证便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44/114.htm

伤寒论正误存疑全篇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伤寒论』,篇篇可法,但成于汉末,传写多讹,错简亦复不少。如论中下利、呕逆,用十枣汤峻剂攻之。阳重衄血,以麻黄汤发之。发汗病解反恶寒,病解之中,多一「不」字。心下痞,按之濡,濡字之上少一「不」字之类。诸家遵经注解,不得不穿凿附会,致令...

http://qihuangzhishu.com/337/145.htm

经方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着作。把素问灵枢记载的方剂和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称为经方。把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称为经方。一般所说的经方系指第三说(清....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695.htm

共找到489,5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