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元白。(一本,无“不具”字。) 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退之书不见于集,而其略粗见于此。韦珩,夏卿之侄,正卿之子。夏卿,史有传。正卿,附见于传。珩,载于《年表》,公谓马迁于退之固相上下,而扬雄不若退之,其相推逊亦至矣。集又有寄珩诗,在别卷...
...《栾城集》第二十一卷(苏辙·书一首) 《上皇帝书》苏辙 熙宁二年三月日,具位臣苏辙谨冒万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臣官至疏贱,朝廷之事非所得言。 然窃自惟,虽其势不当进言,至于报国之义,犹有可得言者。 昔仁宗亲策直言之士,臣以不识忌讳得罪于有司...
...《栾城三集》第八卷(苏辙·杂说九首) 《易说三首》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何谓道,何谓性,请以子思之言明之。 子思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诗,有《筑室示三子》诗,有《中秋无月二首》。九月,有《颍滨遗老传》及《栾城后集序》,《九日独酌三首》。十月庚戌,有《大雪诗》。是时,行大钱当十,民以为病,故诗中及之。十一月八日,有《梦中反古菖蒲》诗,有《守岁》诗。大观元年丁亥正月庚戌,诏...
...《家范》四卷,《续诗话》一卷,《游山行记》十二卷,《医问》七篇。 其文如金玉谷帛药石也,必有适于用。 无益之文,未尝一语及之。 初,公患历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人主,遂约战国至秦二世,如左氏体,为《通志》八卷以进。 英宗悦之,命公续其书...
...《栾城应诏集》第三卷(苏辙·进论五首) 《唐论》苏辙 天下之变,常伏于其所偏重而不举之处,故内重则为内快,外重则为外患。 古者聚兵京师,外无强臣,天下之事,皆制于内。 当此之时,谓之内重。 内重之弊,奸臣内擅而外无所忌,匹夫横行于四海而...
...银。 樊口凄凉已陈迹,(昔与张同游武昌樊口,来诗中及之。) 班心突兀见长身。 (台吏谓御史立处为班心。) 江湖前日真成梦,鄠杜他年恐卜邻。 此去若容陪坐啸,故应客主尽诗人。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苏轼 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
...◆北门书诏祈祝九十首【批答四十四首】 ○门下侍郎孙固乞致仕不许不允批答二首览表具之。吾不出帷幄,临御家邦,实赖股肱之良,以持纲纪之要。于其进退,顾可轻听之哉。卿顷自近藩,擢贰东省,本以年德之故,非有筋力之求。若夫正颜色,出词气,使人望之而...
...《栾城应诏集》第二卷(苏辙·进论五首) 《汉论》苏辙 古之圣人,制为君臣之分,天子以其一身,立乎天下之上,安受天下之奉己而不辞。 天下之人,奇才壮士,争出其力,自尽于天子之下,而无所逃遁。 此二者何为如此也?天下之事,固其贤者为之也。 ...
...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祐集》15卷。苏洵集 目录◎ 嘉祐集卷一·几策一首◎ 嘉祐集卷二·权书上◎ 嘉祐集卷三·权书下◎ 嘉祐集卷四·衡论上◎ 嘉祐集卷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