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应诏集》第二卷(苏辙·进论五首) 《汉论》苏辙 古之圣人,制为君臣之分,天子以其一身,立乎天下之上,安受天下之奉己而不辞。 天下之人,奇才壮士,争出其力,自尽于天子之下,而无所逃遁。 此二者何为如此也?天下之事,固其贤者为之也。 ...
...喜平生得细论。 鹤发进封偿旧德,彩衣听讼勉平反。 楚风剽疾观新政,浙水萧条咏旧恩。 记取老人临别语,茶瓢霜后早相存。 《九日三首》 九日真佳节,年年长赋诗。 深惭鹤发老,每与菊花期。 帽落无人拾,酒狂聊自持。 丰年余社瓮,天意念衰羸。 我饮...
...卷一·任长第二◎ 卷一·品目第三◎ 卷一·量才第四◎ 卷一·知人第五◎ 卷一·察相第六◎ 卷一·论士第七◎ 卷一·政体第八◎ 卷二·君德第九◎ 卷二·臣行第十◎ 卷二·德表十一◎ 卷二·理乱十二◎ 卷三·反经十三◎ 卷三·是非十四◎ 卷三·...
...诸掾集,室中禅论衲僧通。 兴阑却返林泉去,幕府长留孝弟风。 《次韵温守李钧见寄兼简毛大夫》苏辙 梁苑相従簿领中,清风相逐画船东。 婆婆江海凌云鹤,饮啄笼樊失渚鸿。 别后丹砂迷旧诀,愁来白发变衰翁。 此间诗老仍勍敌,正忆高吟酒盏空。 《次韵...
...《栾城应诏集》第九卷(苏辙·进策五道) 《民政上》苏辙 ○第一道 臣闻王道之至于民也,其亦深矣。 贤人君子,自洁于上,而民不免为小人;朝廷之间,揖让如礼,而民不免为盗贼,礼行于上,而淫僻邪放之心起于下而不能止。 此犹未免为王道之未成也。 ...
...首】 国老相随尽,家风慨独存。见夫成相业,听子得忠言。夫人长子起居昔将论事,以南迁之忧,访于夫人。夫人以当官,许焉。气节惭多士,声华盛一门。平生高义重,未易俗人论。《雅》《颂》成章早,《春秋》发论长。风规留叔向,文采似中郎。览古明兴废,临危...
...《栾城集》第二十卷(苏辙·策问三十四首) 《殿试武举策问一首》苏辙 问:王者之兵不贵诈谋奇计,至于临敌制胜,良将岂可少哉!朕以天下为度,怀柔四夷,而西戎背诞,腰领未得。 凡吾接之以恩信,怀之以礼义者,固有道矣。 若夫示之以形,禁之以势,使...
...记第三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第四。应云梵汉。 前后出经异记第五出三藏记集卷第二新集撰出经律论录第一(四百五十部一千八百六十七卷) 新集条解异出经录第二(直约部名以配重译不云卷数算极难矣) 新集表序四部律录第三(初题有卷中无四部一百八十卷) ...
...。晚年又字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自为传刻石,亦名其文曰《居士集》。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后以诸子赠太师,...
...《栾城后集》第六卷(苏辙·孟子解二十四章) 〈予少作此解,后失其本,近得之,故录于此〉 梁惠王问利国于孟子。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先王之所以为其国,未有非利也。 孟子则有为言之耳,曰“是不然”。 圣人躬行仁义而利存...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