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甚,未及书。 艾清臣亦然。 京师冗迫,殊不款曲也。 《答庞安常二首(之一)》苏轼 久不为问,思企日深。 过辱存记,远枉书教。 具闻起居佳胜,感慰兼集。 惠示《伤寒论》,真得古圣贤救人之意,岂独为传世不朽之资,盖已义贯幽明矣。 谨当为作...
...编校:方舟子 卷七 (乾元、上元间,公赴同谷,居成都作。) 发秦州(原注: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 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 栗亭名更嘉,下有良田畴。 充...
...名富楼那问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在第十七会(亦名大悲心经改名富楼那会或二卷) 护国菩萨经二卷隋三藏阇那崛多译。在第十八会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曹魏三藏康僧铠译在第十九会(或二卷) 迦叶经二卷元魏外国王子月婆首那译在第二十三会。 善臂菩萨所问经二卷...
...,参看本卷第108页注〔14〕。 〔15〕 《残唐五代史演义》 日本《内阁文库书目》著录:“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六十回,二卷。宋罗本。明汤显祖批评。清版,四本。” 〔16〕 王慎修 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不详。 〔17〕 张无咎 名誉...
...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集(别集) ※《李文公集》十八卷 晁氏曰:唐李翱习之也。凉武昭王之後,贞元十四年进士,调校书郎,知制诰。会昌初,终山南东道节度使。翱性峭鲠,论议无所屈,仕不得显官,怫郁无所发。从韩愈为文,词致浑厚,见推当时。集皆杂史,无歌诗,前有苏舜钦...
...明人则本之作平话,指明凌濛初所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 〔15〕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所撰《楚辞辨证》,二卷,内容系订正旧注之误...
...(古诗一百十八首) 20、《苏轼集》第十九卷(古诗六十四首) 21、《苏轼集》第二十卷(古诗六十二首) 22、《苏轼集》第二十一卷(古诗六十六首) 23、《苏轼集》第二十二卷(古诗六十九首) 24、《苏轼集》第二十三卷(古诗六十七首) 25...
...编校:方舟子 卷八(上元、宝应间,公居成都作。) 建都十二韵 苍生未苏息,胡马半乾坤。 议在云台上,谁扶黄屋尊? 建都分魏阙,下韶辟荆门。 恐失东人望,其如西极存。 时危当雪耻,计大岂轻论? 虽倚三阶正,终愁万国翻。 牵裾恨不死,漏网荷...
... 嫁与踏浪儿,不识离别苦。 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苏轼 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 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 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 (张故居为大水所坏,新卜此室故居之东。) 万木锁云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