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近隔乎二刚,未获厥志,是以“先号咷”也。居中处尊,战必克胜,故“后笑”也。不能使物自归而用其强直,故必须大师克之,然后相遇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1)。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2)。 (1)郊者,外之极也。处“同人”之时...
...也。 (1)在贲之始,以刚处下,居於无位,弃於不义,安夫徒步以从其志者也。故饰其趾,舍车而徒,义弗乘之谓也。 六二:贲其须(1)。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1)得其位而无应,三亦无应,俱无应而比焉,近而相得者也。“须”之为物,上...
...,封嵩岳,元感皆受诏共诸儒撰定仪注,凡所立议,众咸推服之。转四门博士,仍直弘文馆。元感时虽年老,犹能烛下看书,通宵不寐。 长安三年,表上其所撰《尚书纠谬》十卷、《春秋振滞》二十卷、《礼记绳愆》三十卷,并所注《孝经》、《史记》稿草,请官给纸笔...
...乐”字,今据王校补。 6、非乐上: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今人固与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异者也,蜚与飞通。贞虫,详《明鬼下》篇。宋翔凤云:“贞通征,此言蜚鸟征虫,即三朝记所谓蜚征也。”案:宋说是也。《庄子·在宥》篇云:“灾及草木,祸及止虫”...
...,为其遽於事,且不能备物。○下,遐嫁反,又如字。遽,其庶反,沈及其於反。刑不上大夫。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上,时掌反。与音预。刑人不在君侧。为怨恨为害也。《春秋传》曰:“近刑人,则轻死之道。” [疏]“助葬”至“君侧...
...《修政语上》 1、修政语上:黄帝曰:道若川谷之水,其出无已,其行无止。故服人而不为仇,分人而不譐者,其惟道矣。故播之于天下,而不忘者,其惟道矣。是以道高比于天,道明比于日,道安比于山。故言之者见谓智,学之者见谓贤,守之者见谓信,乐之者见谓...
...原無下一「上」字,今據御覽卷六九五引增補。此二句孔廣陶校注本書鈔卷一二九引作「世祖見歙,與之大歡」。陳禹謨刻本書鈔卷一二九引作「來歙與劉嘉俱詣洛陽,世祖見歙,與之大歡」。姚本、聚珍本即據陳本書鈔輯錄。 〔五〕「所」,原脫,姚本、聚珍本有,御...
...。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1)。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1)射雉以一矢,而复亡之,明虽有雉,终不可得矣。寄旅而进,虽处于文明之中,居于贵位,此位终不可有也。以其能知祸福之萌,不安其处以乘其下,而上承於上,故终以誉而见命...
...七黃震、宋濂所見別本,以上七篇題曰經,蓋宋人所加。 卷之二尚賢上第八治要引篇目同。漢書藝文志顏師古注引作「上賢」。 尚賢中第九尚賢下第十卷之三尚同上第十一漢書顏注引作「上同」。 尚同中第十二尚同下第十三中興館閣書目云「一本自親士至上同十三篇...
...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1)履非其位,不胜所履。以柔乘刚,不能制下,下刚而进,将来害已,忧伤之深,至于沱嗟也。然所丽在尊,四为逆首,忧伤至深,众之所助,故乃沱嗟而获吉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1)。 《象》曰:“王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