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晏子(原文)-出自晏子春秋篇_史书_【文学360】

...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晏子 1、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晏子: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 2、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晏子:晏子对曰:“君将使婴饬其功乎?则婴有...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377.html

六国论创作背景_【古诗文大全】

...六国论选自嘉佑集卷三。这是苏洵所写的权书中的一篇,权书共10篇,都是史论的性质。 本文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作者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作者立论的根据;二是作者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881.html

太玄苏洵_古典文学_【文学360】

...太玄: 苏子曰:言无有善恶也,苟有得乎吾心而言也,则其辞不索而获。夫子之于吾见其思焉而得之者也,于春秋吾见其感焉而得之者也,于论语吾见其触焉而得之者也。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圣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386.html

嘉祐集卷十三·书八首_苏洵

...,而卒铭其墓。凡子之所欲使子之先君不朽者,兹亦足以不负子矣,谨录以进如左。然又恐子不信行状之不可用也,故又具列于后。凡行状之所云皆虚浮不实之事,是以不备其可指之迹。行状曰:“公有子美琳,公之死由哭美琳而恸以卒。”夫子夏哭子...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0138.html

曹丕·论文简介_【三国演义】

...曹丕·论文简介 中国三国时期文学专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魏文帝曹丕著。文章包括4部分内容: ①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陋习,提出应当“审己以度人”,才能避免此累。 ②评论了当时的文人亦即建安七子在文学上的才力及不足,分析了...

http://wenxue360.com/sanguoyanyi/archives/204.html

辨奸创作背景_【古诗文大全】

...1069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保守派为打击王安石,传出了这篇文章,并署名为已死去的苏洵,借以闲适作者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就“见微知著”,预见到他得志必为奸。辨奸是否是苏洵所作,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文章先抬出“...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859.html

梁公九在线阅读

...梁公九梁公九版本:宋代话本。士礼居刻本,源出赐书楼藏旧抄本。卷首载范仲淹唐相梁公庙碑,作于贬官番阳时,当在明道二(1033)年之后。梁公九作者:不题撰人。 梁公九内容:叙述唐相狄仁杰九次劝諌武则天的故事。本书内容多取材自史料,...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916.html

础润而雨的解释_础润而雨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宋·苏洵辨奸:“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从小事预测未来...

http://hanwen360.com/cy/225756.html

一隅之说的解释_一隅之说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片面的说法;偏见。 后汉书·王充等传:“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说。”李贤注:“一隅谓一方偏见也。” 或曰:‘赏所以使人,不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也,非通论也。 ◎宋·苏洵衡论上·御将...

http://hanwen360.com/cy/303067.html

衡论·重远苏洵_兵家_【文学360】

...衡论·重远苏洵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仁矣乎?非仁也,势也。天下之势犹一身。一身之中,手足病于外,则腹心为之深思静虑于内,而求其所以疗之之术;腹心病于内,则手足为之奔掉于外,而求其所以疗之之物。腹心手足之相救,非待仁而后然。吾故曰:武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371.html

共找到487,0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