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说第十五章:动哲学_道家_【文学360】

...深切处,可以为他殉情自杀,可以为他痛哭流涕。但是,真在一起了,算算他们你依我依美满时间,又能有多久?即便是红楼梦,也不到几年之间就完了,比较长一点浮生六记,也难逃先甜后惨结局。所以人生最好境界是“不欲盈”。虽然有那永远追求...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9.html

道家思想对生命观点_道家_【文学360】

...一般认为道家思想特征之一,是幻想通过各种养生修炼而达到长寿不死,“因而开创了中医养生学” ;或从考察养生学源流角度说:“寿命无限延长说,即源自哲学特别是老庄学说 。著名中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强调指出:“道家思想...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42.html

漫谈中医药是是非非_【中医宝典】

...突破阴阳五行大框架。现在,人类对世界认识,无论从哲学上还是从科学上,都有许多发展。我们应该吸取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发展成果。我希望中医界能够有一批专家像汉代著内经一样,借助现代先进哲学思想、科学成果,使中医理论有个根本突破。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910.html

为中医药及东方文明进行一次哲学“辩护”_【中医宝典】

...中医院制定一套有利于突出中医药特色管理和考评政策,以及合理定价标准,特别要制定“中医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现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没有中医药内容),否则,在中医药临床出现问题后,我们连法律解释依据都没有了。我们必须让中医院能够理直气壮地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25.html

精、气、血、津液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分,怛皆本源于气:故曰:“人有精、气、津、液,立、脉.余意以为—气耳”,灵枢·决气:气聚而成形,散而无形—气与精,血液.津液相对而言.则气无形。而精、血、津液有贡:气与精、血、津液相互化生与转化,体现了在生命活动中,形化为气。气化为形...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4-0.html

不真空论在线阅读

...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是东晋僧人僧肇两篇佛教哲学论文,神灭论是南北朝南梁儒家学者范缜无神论作品。这三篇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名篇,颇有代表性。 僧肇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卒于晋安帝义熙十年...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97.html

精、气、血、津液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分,怛皆本源于气:故曰:“人有精、气、津、液,立、脉.余意以为—气耳”,灵枢·决气:气聚而成形,散而无形—气与精,血液.津液相对而言.则气无形。而精、血、津液有贡:气与精、血、津液相互化生与转化,体现了在生命活动中,形化为气。气化为形...

http://qihuangzhishu.com/44/42.htm

物不迁论在线阅读

...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是东晋僧人僧肇两篇佛教哲学论文,神灭论是南北朝南梁儒家学者范缜无神论作品。这三篇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名篇,颇有代表性。 僧肇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卒于晋安帝义熙十年...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94.html

内经对养生学贡献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丰富实践经验,也吸取了诸子百家对生命认识大量知识,对于养生从理论、原则和方法等,都做了较为全面论述。 从而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理论基础。 1.对生命起源及本质认识 素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0.html

千年越医底蕴深_【中医宝典】

...□ 恽铁樵群经见智录方旗鼓相当。越医杨质民内经哲学检讨提出“吾人欲讨论内经之真价,宜以哲学眼光衡量之,不当以自然科学见解批评之。”“内经之最高理论维何?曰辩证法观察是也”。杨氏之文当时在全国转载者二十余家。越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613.html

共找到1,085,6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