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术汤_删补名医方论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而不可治太阳之风寒,亦不可以治阳明之表证与少阳之半表里也。内经所谓春伤于风,邪气留连而洞泄,至夏而飧泄肠 者宜之。若冬伤于寒,至春而温病者,又非所宜也。今人不知仲景立方之旨,只恐麻黄桂枝之伤人也,得此平和之剂恃为稳当。不知营卫不和,...

http://qihuangzhishu.com/338/68.htm

胡建华_一临证治病,善于调理脾胃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应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有如下几点:1健脾益气,注意灵动:对于脾胃亏虚者,常用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等以健脾益气,但常加入陈皮佛手苏梗等灵动之品以理气助运,有时加入焦山楂焦神曲谷麦芽等以消滞助运。内经·灵枢称:“胃者,太仓也。”胃主...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ujianhua/527-3-1.html

黄帝内经养生三层次_【中医宝典】

...□ 马作峰 姜瑞雪 湖北中医学院 ●形体保养是内经养生方法最初级的层次,以保证形体体格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包括避虚邪毒气节饮食慎起居不妄作劳等,内养正气以强身,外避虚邪以防病。 ●形神共养是指思想安闲清静,心无杂念,可保正气调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1.html

内经中对望色的论述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颜面之色与目之神气皆为脏腑经脉精气汇聚之处,也是其精气盛衰功能强弱最集中最显著的外在征象。因此,通过察色也就可以测知脏腑精气之常与变。 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外在局部的病变,如面舌体等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652.html

内经要旨序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予尝谓操舟必资于剡木,而射者必以彀。医之有道,古也。自神农氏开其天,黄帝氏继天创始,与其臣岐伯着内经,为万世医学之鼻祖。邈乎不可尚已。嗣是而下,代有作者,如张机以热论着伤寒,李杲以谷气着脾胃,守真以运气着原病式...

http://qihuangzhishu.com/336/9.htm

茯苓茯神解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茯苓∶气味俱淡,性平。善理脾胃,因脾胃属土,土之味原淡(土味淡之理,徐灵胎曾详论之),是以内经谓淡气归胃,而慎柔五书上述内经之旨,亦谓味淡能养脾阴。盖其性能化胃中痰饮为水液,引之输于脾而达于肺,复下循三焦水道以归膀胱,为渗湿利...

http://qihuangzhishu.com/513/274.htm

黄帝内经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论医之书。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其内容看,非一人一时之作,但一般认为其主要内容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8.htm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析_【中医宝典】

...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但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则始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还仍然广泛地借鉴和发扬着其中的许多精华。 笔者就内经中养生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浅谈一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812.html

进医书表_扁鹊心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出入,阴阳消长之妙,虚实递更之变,首尾贯通,丝丝入扣。至于在经俞而用针,起陷下而用灸,并观其自叙,可谓神于师内经者矣。谓仲景不师内经,废弃针灸,不亦冤乎。至若叔和思邈,俱一代之明医,亦未宜深贬,后学当细心辨之。)伏念臣河朔真定之寒士...

http://qihuangzhishu.com/777/5.htm

脉学辑要脉学辑要评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未有明文,仓公虽间及此其言暧昧,特十八难所论三部九候诚诊家之大经大法也。然迨至叔和,始立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门之说,王太仆杨玄操遂奉之以释经文(按指释内经),由此必还,部位配当之论,各家异义,是非掊击,动辄累数百言,可谓蛋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4.html

共找到781,4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