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烽(1874-1938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医家。字伯荣,四川新繁县人。因病而潜心于医学,深研内经伤寒论。医术精明,治病辄效,一时声名远播。于西医医理亦有所研究,后着中西医略伤寒论广训。其门人洪家栋继其业。...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267.htm

卷下·治病必考其验否论_医学源流论

...天下之事,惟以口舌之争而无从考其信否者,则是非难定。若夫医则有效验之可征,知之最易。而为医者,自审其工拙亦最易,然而世之择医者与为医者,皆愦愦而莫之辨,何也?古人用药,苟非宿病痼疾,其效甚速。内经云:一剂知,二剂已。又云:覆杯而卧。...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72.html

伤寒类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不分卷。徐大椿编释。书成于1759年。徐氏研究伤寒论不以六经分类,他认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遂将伤寒论中113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理中汤及...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42.htm

伤寒类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不分卷。徐大椿编释。书成于1759年。徐氏研究伤寒论不以六经分类,他认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遂将伤寒论中113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理中汤及...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50.htm

秋爽早晚宜“”到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宋代诗人陆游食粥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随息居饮食谱更把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以代替参汤。清代学者曹廷栋更在老老恒言中强调了对老年人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34.html

伤寒论几几之我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贾延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注:“几几者,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卷后释音:“几几,音殊,短羽鸟飞几几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716.html

研读宋本伤寒论宜参淳化本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淳化本伤寒论,是六朝传本。孙思邈云:“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此本即六朝江南诸师秘传本之一,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收录于太平圣惠方卷八,故名淳化本伤寒论。此本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宋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85.html

伤寒论“几几”之音义再考——兼与贾延利老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商洪涛 江苏省中医院 近读中国中医药报5月16日贾延利“伤寒论几几之我见”一文,对其中有关“内经伤寒论中的‘几几’实是‘沉沉’的坏字,是沉重之义”的看法不敢苟同。 记得笔者2004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88.html

王叔和编次伤寒论质疑_【中医宝典】

...关键词:伤寒论一书是否经过王叔和的编次整理,仍是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权威性的教科书和医史书上对此不宜过分肯定。学术论坛应给这一问题的讨论留下余地。 参考文献 [1]邓曼.中医杂志1995;1(3):5. [2]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18.html

伤寒论方临床研究方法探讨_【中医宝典】

...关键词:伤寒论中的运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4):196. [10]李爱敏,等.对现代六经辨证中运用中药配伍用量的数理统计分析.中医研究,1995,8(5):9.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 英洪友 何新慧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02.html

共找到473,4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