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良医,皆不预为方,何也?病之来无穷,而方不能尽,使不工者惑其疑似而用之,则害大矣。惟仲景《伤寒论》论病处方,纤悉必具,又为之增损进退之法,以豫告人。嗟夫!仁人之用心,且非通神造妙者不能为也。庞安常又窃忧其有病证而无方者,续着为论数卷,...
...外伤论》以辨之。伤寒之书,至此可谓全且备矣。奈何今之医者,或读伤寒一二,而不理会杂病内伤,或窃内伤杂病一二,而不理会伤寒!主伤寒者,专一发散;主内伤者,专一温补,内外莫辨,杀人惯矣。陶节庵曰∶医者不可一日不读伤寒,以活心源。愚谓读伤寒而不读...
...之“甘”同。)伤寒劳复证 (呼内切,涤面也。) (古瑕切,牡豕也。谓之 鼠矢者,得非牡鼠乎。)(先管切,器也。)暑病表证 (于歇切,中热也,温也。)五种暑病 酸(上,户当切。)《说文》云∶胫 也。下,光丸切,疼酸。员澹(上,胡拳切。下,达滥...
...公元2世纪以前,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更由于当时伤寒论》和《金医要略》总结了我国在公元3世纪以前的医学经验,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严密选择疗效可靠的方药,对掌握疾病的防治以及推动医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承先启后...
...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以明伤寒初起及伤寒杂出之病。后人宝藏之,改题曰《金匮玉函方》。是以《外台》引之,概称张仲景《伤寒论》,(于原书摘称二字者,犹《肘后备急》单称《肘后》,亦引证家之一例,)《证类本草》引之,概称《金匮玉函方》,一从...
...二十四节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也。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则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
...此大黄黄连黄芩汤证也。 少阴寒证 《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伤寒之脉,不应有汗,今反汗出,此乃阳亡于外,里阴内盛,病不在太阳而属少阴,虚阳在上,郁于咽喉则咽痛,阴寒内盛则吐利。治当...
...治伤寒业擅专门,诚为重寄。论死生易如反掌,利莫苟图。杂证缓可取方,伤寒专在活法。原伤寒有《活人书》、《明理论》、《指掌图》、《伤寒论》。其中有论缺方者,有方失论者,有脉无证者,有证无法者,非仲景之全书。缘其历年已久,遗失颇多。王叔和以...
...利止里和者,急于解表也。故仲景四逆汤证后,复有承气汤寒药下热之说。由是伤寒汗病,经直言热,而不言其有寒也。经言三阴证者、邪热在脏在里,以脏为里为阴,当下热者是也。按《素问》论伤寒热病三篇,皆名曰热,竟无寒说,兼以《灵枢》诸经运气之说推之,则名为...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中早期析出的、单独流传至今的一种伤寒传本,《金匮玉函经》为后唐之际离析的又一传本,其流传体系各不相同。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 周霞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