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医学著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当时医药经验总结。全书体例多为一病一方,每条条文列方名、病名或证候、药方名称、药量、制药、服法、禁忌等。涉及医理论述则较少,比较朴实简明。虽然治百病方篇幅不大,文字不多,但对研究汉代医学有着重要意义。四、伤寒杂病论东汉未年张仲景撰...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0-9.html

方剂学成就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引起足够重视。〔二)个人方书著作不断涌现受政府重视医学影响,宋代文人编撰方书风气盛行,或整理家藏及个人秘方,或搜集民间验方,其中有著作在宋代方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沈括撰集良方,且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后人将此方与苏轼经验方合...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84.htm

近代中西医汇通之探索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所著医谈传真(1844)一书中,将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脏腑图”与西洋人所绘“解剖图”加以对比。在来华外籍医生中也有人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研究,英人合信氏可谓最早代表。由此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到30世纪初期,中国医学界对中西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2.html

清代前中期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清代中国医生仍不断有到日本行医或传授医学,如1627年后任唐通事马荣宇入籍于日。其子寿安(号有松),以北山道长著名,在大阪开业行医。颇有声誊,遗有北山医案北山医话等著作十余种。又有戴笠,字曼公(1596~1672)杭州仁和人,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10.html

春秋战国时期职业医生出现和医学基础理论体系萌芽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医生队伍。医缓、医和、扁鹊及其弟子子阳、子豹等都是当时著名职业医生,公元前6~5世纪秦国还有了专门宫廷医疗机构,并设有“太医令”这一官职。同时,专门医学著作也陆续问世,如长桑君授与扁鹊禁方书,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足臂...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4.htm

西医传入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学校,加之香港医学会解散,合信设想建立香港医学愿望最终没有实现。(后来香港出现医学校与合信无关)但是,1850年,合信却在广州发表出版中文书籍全体新论,合信希望这本医学著作成为向中国人讲授西方医学有益教材。全体新论有过几次...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10.htm

清代前中期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康熙斥逐,最后下谕“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故宫博物院编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第14通)。但实际上传教士仍在中国各地活动。雍正时,广东、福建等省地方官屡有“欧亚人侵扰我百姓,蔑视我法律”报告,情况已与康熙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67.htm

方剂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钤方22卷,该书以医经为本,详列外感内伤诸病,尤重骨伤科,在体例上以脉、病、因、证、治为“五事’,钤而为图,贯穿彼此,互为发明,使人一目了然。与李仲南不同,危亦林是医学世家,他积祖传五世分科习业经验,撰成世医得效方19卷。在该书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14.htm

医学心理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研究逐渐为人们重视,1990年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及生物反馈学会成立,1990年杨德森行为医学专著出版,1992年6月中国行为医学杂志创刊。医学心理咨询和社区心理卫生:我国在1980年以后,各地陆续开展了多种形式心理咨询服务,...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29.htm

教会医学中国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江苏:医院34所,药房6个;广东:医院39所;广西:医院4所;山西:医院11所,药房12个:贵州:医院3所,独立药房6个;东北三省:医院25所等。1936年中华年鉴统计,全国20个省有教会医院426所。主要城市教会医学活动(1)广州:...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11.htm

共找到1,085,63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