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集卷十四·谱_苏洵

...尊吾之所自出也。为苏氏作,而独吾之所自出得详尊,何也?,吾作也。呜呼!观吾之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情见乎亲,亲见于服,服始于衰,而至于缌麻,而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吊。喜不庆,忧不吊,...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0139.html

雷太简纳拜书苏洵_古典文学_【文学360】

...赵郡苏某袖书再拜知郡殿丞之前:夫礼隆于疏,杀于亲。以兄之亲,而酌则先秦人,盖此见其情焉。某执事道则师友,情则兄弟,伛偻跪拜,抗拜于两楹之间,而何以为亲?愿执事结师友之欢,隆兄弟之好。谨再拜庑下,执事其听之勿辞。不宣。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484.html

苏轼集第七十八卷(尺牍一百九首)_古典文学_【文学360】

...静相友,想得其详,故辄以奉庆。 忝契,不罪!李之仪五首(之四)苏轼 近托孙叔静奉书,远递得达否?比来尊体如何?眷聚各安胜。 某蒙恩领真祠,世间美任,岂复有过此者乎?伏惟君恩之重,不可量数,遥知朋友为我喜而不寐也。 今已到虔,即往淮浙间...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89.html

唐宋八大家人物简介_古典文学_【文学360】

...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四、苏洵 苏洵,字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8178.html

辨奸论题解_【古诗文大全】

...辨奸论作者认为,事情皆有一定的规律,只要能够仔细观察并把握规律,就能见微知著,因此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行为而在祸乱发生之前就发现作乱的奸臣。历来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本意暗中批判王安石,也有人认为此文并非苏洵所作,未有定论。 辨奸论着重...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856.html

六国论创作背景_【古诗文大全】

...六国论选自嘉佑集卷三。这是苏洵所写的权书中的一篇,权书共10篇,都是史论的性质。 本文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作者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作者立论的根据;二是作者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881.html

唐宋八大家简介_古典文学_【文学360】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八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8175.html

张益州画像记原文、翻译及赏析_苏洵文言文_【古诗文大全】

...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72329.html

谥法总论苏洵_古典文学_【文学360】

...大戴礼,而约之时已不见于其书。约徒得刘熙乘奥之所增广,今隋唐帝王本纪隋书又作乘奥,未知孰是。广谥以为据依,不闻有所谓周公春秋者也。琛又因约,而加之以其意。今周公春秋之法,往往反取琛...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489.html

六国论赏析_【古诗文大全】

...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苏洵六国论不同于以上两篇。苏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882.html

共找到574,5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