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外感(多见发热)辨证方法之一。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外感过程中所出现的六种证候分类名称。又称为六经。外感的初期阶段,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的,称为太阳。当邪向内发展,由表寒证转变为里热证,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liujingbianzheng-48.html

经方溯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服务,使它上续神农,下逮万世,广开汤液治病、防病的法门。 3、建立方与,方与,方与的有机学说 经方而设,证之下必须有,方之上亦必须有。张仲景神机独运,妙想天开,他很巧妙地在的接壤之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607.html

何承志_二、温病伤寒之延续----推崇轻可去实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何老认为从学术渊源上温病学派伤寒学派之延续,从辨证和治疗上讲温病学派又发展了伤寒论。何老治热病擅用时方,推崇轻可去实。盖以温病初起,邪在肺卫唯用辛凉轻清之剂,方能疏散风热,宣畅肺气,常选清水豆卷、银花、连翘、桑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echengzhi/474-3-2.html

也谈中医学的概念特点_【中医宝典】

...并寻求疾病病变的关键或症结所在。辨证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因而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的基本原则。 论治辨证论治是密切相关的,而辨证尤重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75.html

苗医巫医_【中医宝典】

...风俗篇》载:苗族民间疾病延医服药之外,惟祈祷是务,父母则延老者,十八人牲牢为请命于神,谓之打十保护。童子病则延巫为之解煞,名曰杨关。这种巫医合一的方式,用苗族的俗语来讲,叫做巫医一家,神药两解,到清代还很盛行,民国《剑河县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41.html

朝鲜医学象论治_【中医宝典】

...朝鲜医学许多传统医学一样,十分注重整体观念,但在具体上,又有其独特之处。最为特异的就是它的象论治法,即按照某些特征,把人分为四象: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少阴人,通过四方面的询问,获得全面的信息。 朝医四象人 太阳人:脑颅起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08.html

【诊余漫谈】中医治疗乙肝应辨证用药_【中医宝典】

...选择这些药物,如垂盆草用于湿热之证,而胆草用于热偏重,虎杖用于湿偏重。枸杞用于阴血虚,五味子用于阳气虚。所以在中西医结合中应突出治论治特点,辨证取舍,才能收到满意效果。 当前治疗乙肝的弊端在于堆彻抗乙肝病毒之药于一方,以治疗乙肝的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874.html

机为核心 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中)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症状、体征等四诊信息)的辨识,而确定的位和性,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辨证方法辨证纲领的核心,是辨识和确定证候的本质,即辨别证素。根据证素的基本特征和临床实际,筛选出约50项共性证素,即:位证素19项,如心、神[脑]、肺、脾、肝...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327.html

朱震亨阳有余阴不足论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如治大肠便秘,秘有风热、风虚的区别,其他证候无不尽然,均需辨证施治,没有一方可以通治的道理。朱氏指出:夫良医之治病也,必先求其得病之因。《局方发挥》一书,虽然篇章不大,但论述谨严,理精透,给后世医家很大启示,使中医辨证施治思想...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10.htm

眼科常用辨证方法_《中医眼科学》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金玉赋》指出:宜先察部分形色,次虚实阴阳。实际上,临床也大多先以分析局部症状为主,然后结合全身症情进行辨证。因此,眼科除运用中医一般辨证规律方法外,对眼症还有一些本学科所特有的辨证方法。...

http://qihuangzhishu.com/82/21.htm

共找到502,89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