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少阴证睑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正常,但有少量淤血块。食纳尚可,舌质稍转淡红润,苔薄白。逐渐阳复阴消,仍有肾阳虚之象。以理中汤并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损益调理。处方桂枝10克 炙甘草15克 生姜30克 红枣30克 炒白术20克 茯苓20克 制附片30克(久煎)上方随证加减,...

http://qihuangzhishu.com/1036/33.htm

部生动的人情医案书——校读《陆氏三世医验》之后_【中医宝典】

...□ 侯北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医案,相当于现在的病历,是一个医者日常对其患者病情及其看病处方全过程的记录。自2000多年前西汉名医太仓公难经》里所记载的断病生死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勇于坦陈自己治而不效的医案,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1087.html

肾阳虚衰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又称肾阳衰微、命门火衰、下元虚惫、真元下虚。指肾阳虚严重者。症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萎,五更泄泻,精神萎靡,动则气喘,癃闭或夜尿频数,脉沉弱等。治宜温补命火。...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519.htm

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与四时之长夏相应。(的...

http://qihuangzhishu.com/44/13.htm

太阴证泄泻(慢性肠炎)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口不渴,不思饮食。神疲体弱,面色苍黄无泽。舌质淡,苔白厚腻。触诊肢冷甚。证属太阴虚寒证泄泻,法宜祛寒除湿,实固肾。先以四逆汤,继以理中汤加味主之。处方制附片60克(久煎) 干姜30克 炙甘草30克处方二制附片60克(久煎) 干姜18克...

http://qihuangzhishu.com/1036/31.htm

肾论治腹膜纤维化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如何从中医找到防治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的理论切入点呢?腹膜透析是在腹腔内放置根腹透管,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通过扩散和渗透原理以清除机体代谢废物和潴留过多的水分,同时由透析液中补充必要的物质。可见,腹腔及腹膜,是腹膜透析...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189.html

肺肾积劳便血_《轩岐救正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叠投芩连清火之剂.漫不应.法几穷矣.脉之六部沉缓.投以六味加五味肉桂人参丸方.先生复云血症可投温剂乎余谓其脉沉缓属虚寒.非温剂不能愈血症也.仍陈以薛立斋医案.始信服.初只每日服钱许越数期渐效乃增至数钱.经三月五载沉 顿瘳嗣登甲戌第司理漳...

http://qihuangzhishu.com/698/169.htm

古今医案谈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流传主要依靠辗转传抄,因此医学文献的整理和著述新书是项相当艰巨的工作。更况大量的医案卷帙浩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古代医家的医案难以被保存和流传也是很自然的。如汉代的张仲景、唐代的孙思邈等,虽然他们都有著作流传至今,然而完整的医案却没能保存...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0.html

薛生白医案最早传抄本_【中医宝典】

...关键词:薛生白 医案 ――兼及《碎玉篇》 1997年第1期的《中医文献杂志》登载了冯明、张文红的《〈碎玉篇〉作者真伪质疑》,读后颇为感慨!冯文提到:“《碎玉篇》中近五分之一案见于各种叶案集,这就不能不使人对《碎玉篇》书全部或部分的作者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0.html

中医四法应对吸收不良综合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肾阳虚四型施治,获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脾虚血亏型:症见久不欲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用西洋参、炙黄芪、炒白术、朱茯神、炒枣仁、桂圆肉、广木香、当归、远志...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42.html

共找到409,2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