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通谷_胸部腹部穴位_【人体穴位】人体穴位大全

...腹通谷名。出针灸甲乙针灸大全名腹通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另说在脐上4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脐上4寸,旁开1.5寸(铜人腧穴针灸)。布有第...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100.html

经脉奇经八脉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经脉奇经八脉。 作者:清·陈惠畴 年代:1838年 版本:清光绪四年刊本 收藏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86.html

天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直扶突后一寸”(铜人腧穴针灸);“扶突后寸半,合人迎后三寸;一法迳取结喉旁开四寸五分”()。布有锁骨上神经,正当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并有颈外浅静脉通过。主治暴瘖气哽,咽喉肿痛,瘿气,瘰疬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4/446.htm

勉学堂针灸集成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该书原名勉学堂针灸集成,共分四卷。该书卷一、卷二名针灸集成,卷三、卷四名详集。 在该书中,作者以求实态度,引录了内经针灸甲乙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等古代医籍中关于针灸论述的精华,并在铜人腧穴针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33.html

皇甫谧针灸甲乙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终于写出了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也称针灸甲乙,简称甲乙。 【著作成就】 由于发愤苦读不辍,皇甫谧非常博学多才,对于经史各家及文学历史等,均有很深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5.html

子午流注针十二脉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子午流注针十二脉。 作者:金·阎明广辑录 版本:明成化九年针灸四书本 收藏单位: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02.html

急症针灸的简史现状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承泣“目眦赤痛,禁不宜针,针之令人目乌色”(铜人腧穴针灸•卷三)。所以,在临证时应不断提高针刺技术,以适应救治需要。如鸠尾备急千金要方认为不宜灸刺,铜人腧穴针灸记载该可治心风、惊痫、发癫、喉痹等急症,但指出“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27.html

阳维脉歌_金针秘传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月、臂 、承灵、目窗四。李时珍左右凡三十二,有居、 会而无日月、风府、哑门三。又针灸大成凡三十四,有 会而无臂 。合诸家稽之穴道,无阳维之会 者去之,有阳维之会 者纪之,实得一十七,左右亦成三十四矣。今遵属,...

http://qihuangzhishu.com/716/52.htm

李时珍奇经八脉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百科全书”。 【著作成就】 李时珍除了撰有本草纲目这一药学巨著外,尚有濒湖脉学脉诀考证奇经八脉等医著,后者是李氏对奇经八脉理论的归纳阐述,成书于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刊行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62.html

侧面部左右十四(更二)_针灸资生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半寸.亦云太阳之.理风赤眼头痛目眩目涩.不灸.针三分.(明)铜人有上关下关各二.素问亦同.但明堂上下有上关而无下关.惟上有前关.又不下关同在上关之下.恐别.自是前关.一名太阳穴.理风赤眼头痛目眩涩等疾.所不可废.故附入于下关...

http://qihuangzhishu.com/660/11.htm

共找到595,8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