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对临床有帮助,但缺乏特异性.血沉常常增快.少数病人有抗核抗体或狼疮细胞,尤其是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者阳性率更高.约60%的病人抗胸腺核抗原(rm-1)抗体阳性或抗全胸腺核提取物(jo-1)抗体阳性.这些抗体与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尚不...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随科学的发展,治疗麻风病的药物越来越多。四十年代,氨苯砜治疗麻风收到很好的效果,相继研制出利福平、利福定、氯苯吩嗪等多种强杀伤和抑制麻风杆菌的药物。 现使用联合化疗...
...不同所致。近年来根据临床、细菌、病理、免疫等方面表现和特点,都可见到这种渐次移行的现象。为了形象地说明以免疫力为基础的这种状态,借用物理学上的光谱概念,确立了麻风病的免疫光谱现象。即从结核样型、界线类、(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类、界线类偏...
...曲细精管如有泡沫细胞浸润,可使精液含有麻风菌而通过性交传染他人。 在鉴别诊断时必须掌握麻风病的皮损特点,皮损常伴有感觉障碍,周围神经干常呈粗大,瘤型麻风的损害中常检查出麻风菌。用这些特点与其它疾病鉴别时,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鉴别的。 需要鉴别...
...麻风病在我国流行已有20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被视为可致畸残和难以治愈的疾病。近50年来,尤其近20年来由于政府的 重视、关怀以及科学的进步,该病已成为可防可治的疾病,社会印象已有所改善。80年代初我国政府提出了力争在本世纪末实 现基本...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麻风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临床表现有结核性与瘤型之分,其中瘤型麻风病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近年来有人提出,麻风还是一种动物传染病且黑猩猩及黑白脸猴等不同的动物身上证明自然界有麻风存在。因而人类如密切接触这些...
...,未能早期识别和诊断麻风,造成疾病诊断治疗延误。因此加强对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可以促进病例的早期发现,对疾病控制非常重要。 另外,麻风病的宣传教育还应重视消除社会对疾病的偏见,消除病人的心理压力,促进病人自己主动求医。为此卫生部、...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血象血小板计数减少,在急性型或慢性型急性发作期血小板计数常在20×10^9/l以下,在10×10^9/l以下时可有广泛或自发性出血。慢性型慢性期一般在(30-80)×10^9/l之间,在50×10^9/l以上者...
...强直性脊柱炎实验室检查指标不多,而且无特异性,缺乏诊断意义,主要用于病情活动性判定和疗效估计。 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及轻度低色素性。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不高于正常人群。免疫球蛋白a(iga)可轻度至中度升高,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