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的解释_帛书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写在缣帛上的文字;用缣帛写的文字或书籍 book copied on silk 得雁,足有系帛书。——汉书·李广苏建传 国语辞典 寫在絹帛上的書信。 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武等在某...

http://hanwen360.com/c/115095.html

全国各地出土的秦汉以前医药文化资源(续三)_【中医宝典】

...马王堆出土医书的阴阳十一甲本及阴阳十一乙本内容全符。仅有个别文字小异,故为同书的不同传本。将其与甲、乙两本互勘时,书中保存的文字共915字,较之甲本多332字,比乙本多122字。不仅可以相互弥补,而且其现存的同书文字也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10.html

寒热_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骨空论寒热之法,先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此下寒热之法,多以虚劳为言,然当因病随而取之也。大椎,督脉穴,如患者之年数。)次橛骨,以年为壮数,(尾尽之穴曰橛骨,任脉穴也。橛音厥。)视背俞陷者之,(背俞,皆足太阳穴...

http://qihuangzhishu.com/481/307.htm

癫狂_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足厥阴肝经之曲泉穴,左右皆刺之,及诸经之有盛者皆出其血,有顷病当自已,如不已则当照前五节求法以取之,仍督脉之长强穴二十壮。)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素问·长刺节论。阳胜则为狂病,凡病在诸阳分,而经脉分肉之间且寒且热者,皆...

http://qihuangzhishu.com/481/302.htm

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阳脉”、“”、“络”等名称,这表明当时“”已为医家们所注意,而且他们对的性状已有一定的研究,并认识到血与的联系。 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上的帛书足臂十一阴阳十一可以看出,最迟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医家已经大致认识了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99.html

卷五_铜人针灸

...主食不下、腹中雷鸣、大小便不节,小便赤黄。三壮。针入五分。 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傍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气所发。主腹满虚胀、大便泄滑,消渴,面黄。五十壮。甲乙三壮。针入五分。” 胃仓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傍各三寸。主...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06.html

禁_医学纲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垣〕针云∶陷下则之。天地间无他,惟阴与阳二气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陷下者,阳气下陷入阴血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覆其阳,证俱见。寒在外者,则之。异法方宜论云∶北方之人,宜灸也,为冬寒大旺。伏阳在内,皆宜之。以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gangmu/335-13-4.html

文献学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公元前168年营造,而这一大批古医书之著作年代则为秦汉之际。其中的医书鉴定研究并予以命名,计有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阴阳十一阴阳死候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62.htm

卷三_铜人针灸

...阳明(按:据针灸甲乙,当缺“任脉”两字)之会。主偏风口喎,面肿,消渴,面风口不开,口中生疮。针入三分半,然后徐徐引气而出。,亦任日七七壮。若频,恐足阳明断,令风不差。若停息、复,令其风通宣,应时立愈。其艾炷,依小竹筋头大作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04.html

诸胀满及结气法_外台秘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千金疗胪胀胁腹满法膈俞百壮三报,穴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同)又疗胀满水肿法脾俞随年壮,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同)又疗胀满雷鸣酒沸法大肠俞百壮三报,穴在第十六椎下两傍各一寸半。(同)又疗胀满气聚寒冷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taimiyao/121-14-22.html

共找到506,7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