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采根,曝干用。江浙间人呼为金刚根。浸赤汁以煮粉,食云∶啖之可以辟瘴。其叶以盐捣,傅风肿恶疮等,俗用有效。田舍贫家,亦取以酿酒,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殊佳。《本草易读》菝生山野中,茎似蔓而坚强,植生有刺。其叶团大,状如马蹄,光泽似柿叶。...
...作者:汪讱庵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例 脉法总括 汪 庵先生秘本 清御医吴谦审定 卷一 中风部一 风寒部二 温热部三 感冒部四 瘟疫部五 伤暑部六 瘫痪部七 痿部八 风湿身痛部九 如风湿部十 厥部十一 脾胃部十二 ...
...解飞尸。梗、花同。处处有之。高树柔条,其花甚繁。以川中浓而紫色,味苦如胆者为胜。妇人血气刺痛,为末醋丸服。(验方第一。)鹤膝风挛,酒煎服。(第二。) 引用:《本草易读》紫荆皮 下载:《本草易读》chm电子书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本经...
...《本草易读》蔓荆根辛,甘,温,无毒。消毒下气,治嗽止渴。去心腹冷痛,消热毒风肿。诸目不明,蔓荆子蒸熟,为散、为丸、作粥俱可。(验方第一。)诸般黄胆,或末或取汁服。(第二。)一切肿毒,捣敷之,根、子俱可。(第三。)阴囊肿大,用根捣封之。(第...
...身痛,太阳表证也。虽曰表邪未解,而有发汗温经先后之不同。自利脉沉,为阴病。身痛,其身重者,属乎阳明,为有风也。又有阳邪内行,不荣于表,是又不可不知。太阳身痛,脉浮紧,无汗,麻黄汤;或尺脉迟,为无血,先用小建中汤,候尺脉浮,却用麻黄汤。下利...
...《本草易读》皂刺即皂角针也。辛,温,无毒。治痈肿妒乳,疗风痒恶疮。下胎衣而杀虫,溃疮痈而涂癣。大风恶疾,目昏眉落鼻崩,皂刺三斤,烧灰,蒸一时久,晒干为末,大黄汤下,十日当全愈。(验方第一。)胎衣不下,烧末,酒下。(第二。)小儿重舌,烧灰。...
...阴虚火盛者切忌。取白洁色白者佳。紫色为紫檀。气寒味咸。专入血分。《本草易读》白檀香辛,温,无毒。入手太阴、足少阴。消风热肿毒,除噎膈吐食。止心腹腰肾之痛,杀鬼恶虫消面 。《药性切用》白檀香性味辛温,入脾肺气分而兼入肝胃。能引胃气上行,调中解郁...
...《本草》一经,撰自炎农。其种三百六十五,以象周天之数。汉末张仲景悉以《本经》撰方,治疗疾苦,其效如响。此《伤寒》、《金匮》所由称方药之祖也。自唐以降,药品日增,而性味多未研究,率皆师心自用。沿及宋、元,药益称倍,仍相谬误。即以《本经》制方...
...虫部李时珍曰︰虫乃生物之微者,其类甚繁,故字从三虫会意。按︰《考工记》云︰外骨、内骨、却行、仄行、连行、纡行,以 鸣、注( 同)鸣、旁鸣、翼鸣、腹鸣、胸鸣者,谓之小虫之属。其物虽微,不可与麟、凤、龟、龙为伍;然有羽、毛、鳞、介、 之形,胎...
...气,皆可辟臭。去邪恶气、鬼魅邪精,天行时气,并宜烧之。水煮洗水肿浮气,与生姜、芥子煎汤,浴风疟效。 目录 《本草易读》排草香 《本草择要纲目》排草香 《本经逢原》排草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排草香 《中药大辞典》排草香 《中华本草》排草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