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暑疫全书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一)喻嘉言尚论,阐发仲景伤寒论,殊畅也。医门法律阐发金匮要略,殊贯也。虽皆有所粉本,然学广才张,心灵笔古,以各成其妙者也。至尚论温病云∶会内经之旨,以发仲景不宣之秘。且谓仲景略于治温,而法度错出于治伤寒中,因...

http://qihuangzhishu.com/723/25.htm

伤寒论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之毒,在义当训治,在老子则为“优育”之意。后贤有以本论毒字为语病者,真所见未广耳。(五)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伤寒例)王朴庄曰∶此桂枝、麻黄二汤证也。(六)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

http://qihuangzhishu.com/723/16.htm

难经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一)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五十八难)丁锦曰∶伤寒有五者,指五病俱统于伤寒一门,而分其所苦之不同也。风为阳邪,寒为阴邪,故先列中风,次列伤寒。寒者,皆冬月之正病也。湿温发于湿土之令居多,热病...

http://qihuangzhishu.com/723/15.htm

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源不同治法各异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冬时伏邪,郁伏至春夏,阳气内动,化热外达,此伏气所发之温病也。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难经云∶伤寒有五,有温病,有热病。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http://qihuangzhishu.com/723/49.htm

自序_温病正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意会者,则难知难能。果欲见垣一方,则非别具会心不可。温病之名不正,由来久矣。苟任其庞杂淆混,诚恐毫厘之差,而有千里之谬,松如之为此惧也久矣。今春承乏湖南国医专科学校讲席,教授温病学,是用不忖谫陋,采辑古今温病学说,加以辨正,名之曰温病正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zhengzong/723-5-0.html

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有重要借鉴意义_【中医宝典】

...今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学会(ESC)更新的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一经公布,随即引起国际心血管领域的强烈反响。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亚太高血压学术会议(APCH)上,来自英国的心血管专家HenryElliott教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751.html

通论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而春夏发者,及春夏感邪而秋冬发者,皆谓之伏气;随时感受而即发者,谓之新感。新感其邪轻,治之尚易;伏气其邪重,治之较难。故治温病之法不独异于伤寒,伏气与新感亦不可同日而论也。瘟疫本名疠疫,传染病也。素问 刺法论云∶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

http://qihuangzhishu.com/723/8.htm

伤寒与温病学派治温病的异同_【中医宝典】

...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在中医看来属于外感温热病范畴。本人重温了温病条辨一书。 自叶、吴之后,温病学说发展很快,温病学家层出不穷。他们继续叶、吴之学,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各自从不同的侧面,补充、发展和完善温病理论的治法。经过温病学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52.html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发布_【中医宝典】

...卫生部1月15日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介绍,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三部分组成。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44.html

温病伤寒论之阳明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刘冠军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温病条辨首方为桂枝汤,且桂枝用量倍于芍药,故颇受后人非议,认为目无法纪,自乱其例。其实桂枝汤在此不但用之得当,亦证明吴鞠通精究伤寒论始著温病条辨,而温病伤寒论之阳明病也。 温病分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339.html

共找到476,0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