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抽动-秽语综合征为近年来颇受重视的一种遗传性儿童神经症,以4~16岁多见。以多发性不自主运动、抽动及声带抽动为特征,如眨眼、噘嘴、摇头、耸肩、握拳捶胸及伴有喉内发出呼喊声或犬吠声等。症状发生经过缓慢,由于发病率升高及运用西药神经...
...唐代医学家(670-755年)。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幼年时因多病而留心医药,与当时名医多有交游砌磋,穷研医理。历任各种官职,以其在尚书省兰台之职为最长,计二十余载,并由此而得以遍览弘文馆之各类藏书。后于天宝间(742-755年)贬至大宁...
...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人体肠道分泌的PYY3-36激素并没有原先预料的抑制食欲和减轻体重的效果,因而不具备减肥作用。 人在吃东西过程中,肠内会产生这种名为PYY3-36的激素,向大脑发出“饭已经吃够了”的信号。研究人员在两年前认为,补充...
...李东垣(1180~1251年),名杲,字明之。金元间真定(今河北省保定市)人。倡导:“人以胃气为本”。善温补脾胃之法,后称之为“补土派”。为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 李杲幼年就喜爱医学,曾捐款千金而跟随易州张元素学医,学了没有几年,就掌握了...
...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别号守真子,自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因长年居于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故人称“河间先生”或“刘河间”。又传原籍为河北甘肃宁杨边村(今师素村)。他自幼聪慧,耽嗜医书,因母病,三次延医...
...罗天益(1220~1290年),字谦甫,元代医家,真定路嵩城人(今河北嵩城县),约生于金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他幼承父训,有志经史,学医于李东垣,又向窦汉卿学针法。李杲晚年(1244年)以后,谦甫学医数年,尽得其术。李杲身后,他整理...
...目前,我国对抽动-秽语综合征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各医家或引用国外诊断标准,或根据病情特点设立自己的诊断标准。下列一组是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治疗中心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的抽动-秽语综合征诊断量表,供家长参考:1.起病于2-20岁。2....
...5-羟色胺又名血清紧张素(serotonin),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5-�色胺能神经元,但在脊椎动物的外周神经系统中至今尚未发现有5-羟色胺能神经元。由于5-羟色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所以中枢的5-羟色胺是脑内合成的,与...
...Van Scott等人研究发现,N-乙酰基半胱胺酸应用在化妆品中可以有效改善化妆品使用带来的不适以及皮肤自身无序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皮肤、指甲和头发的变化和损伤;引起皮肤内在和外在的衰老;以及由于外界环境造成的皮肤损害等等。采用N-...
...抽动-秽语综合征以头部、躯干、上下肢的重复抽动为最多见症状,同时伴有异常发音和行为异常。从年龄讲,儿童及少年期多发,大部分在5~12岁发病,90%在10岁以前第1次发病。性别方面,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病因: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早产、...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