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陷胸汤、丸及白散之外,又有泻心汤数方,虽曰泻心实亦治胸中之病,盖陷胸诸方所治者,胸中有形之痰水为病,诸泻心汤所治之病,胸中无形之气化为病也。《伤寒论》原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大黄二两,...
...地榆附子浸酒方主治疗休息痢。 【来源】《普济方》 【配方】天地榆一斤,附子一两。 【制法】以上酒一斗渍五宿。 【主治】疗休息痢。 【用法】饮一升,日三,服尽更作,忌猪肉、冷水。 说明:方名为笔者所加。...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小檗碱可能是半夏泻心汤促进胃运动的物质基础之一。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对离体胃平滑肌有兴奋作用。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可靠的半夏泻心汤中小檗碱血药浓度的检测方法,并观察到大鼠血中半夏泻心汤中小檗碱含量与...
...遂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以表阳汗泄,卫虚失敛,是以汗漏水不止。木郁不能行水,是以小便不利。桂枝疏肝木之郁陷,芍药敛风气之疏泄,甘、枣、生姜,补土而和中气,附子暖水以益阳根也。附子泻心汤,附子一枚,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附子 大黄 黄连 黄芩心下痞,关上脉浮,此为上热。大黄、黄连泻热消痞。若心下痞而复恶寒出汗者,汗出为上热,恶寒为下寒。附子温下寒,三黄清上热也。用附子故加黄芩,附子动木热,黄芩清木热。...
...仲圣用生附子之方,皆兼有表证,而其所引白通汤附子汤,则并无未解之表邪。夫白通所以用葱白者,因少阴下利一往不返,失地道上行之德,葱白能入少阴而升之,非以表汗。附子汤证,是少阴受寒,而阳气不能四周。表何尝有风,脉沉固不当汗,且其方伍以参术之补,...
... 大陷胸汤方 小陷胸汤方 文蛤散方 白散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半夏泻心汤方 十枣汤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旋复代赭石汤方 桂枝人参汤方 瓜蒂散方 黄芩汤方 黄连汤方 桂枝附子汤方 甘草附子汤方 白虎汤方 炙甘草汤方 卷第五 ...
...泻阳陷之痞热;干姜之热,散阴凝之痞寒。缓中降逆,泻痞除烦,寒热并用也。□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干噫食臭,□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注】伤寒汗出表解之后,余邪转属阳明,心下痞满□痛不大便者,必其人胃素燥热,...
...《医方考》三黄泻心汤黄芩 黄连 大黄(酒润,各等分)心膈实热,狂躁面赤者,此方主之。味之苦者,皆能降火。黄芩味苦而质枯,黄连味夺而气燥,大黄苦寒而味浓。质枯则上浮,故能泻火于膈;气燥则就火,故能泻火于心;味浓则喜降,故能荡邪攻实。此天地亲...
...附子为最多、用生附子次之,用乌头者有5方6条、用天雄者只有1方。著名方剂如附子汤、附子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大黄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术附汤等,用之得当,颇有立竿见影之效。张介宾推誉附子为药中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