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阴阳之理,变化无穷,不可尽述。夫言阴阳者,或指天地,或指气血,或指乾坤,此对待之体,其实阳统乎阴,天包乎地,血随乎气。故圣人作《易》,于干则曰,大哉干元,乃统天,于坤则曰,至哉坤元,乃顺承天。古人善体《易》义,治血必先理气。血脱益气,故有...

http://qihuangzhishu.com/342/94.htm

阴阳离合_《素问悬解》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三阴三阳,手三阴、足三阴、手三阳、足三阳...

http://qihuangzhishu.com/1290/30.htm

从中医认识阴阳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我们都知道中医的核心就是围绕着阴阳而说。《素问。阴阳应象大》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话对中医这门学问进行了高度浓缩和概括。所以中医这门学问,离不开天地,而阴阳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30.html

阴阳范畴与矛盾的关系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和谐,即统一。如《淮南子 ·汜训》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生之与成,必得和之精。”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和”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本法则。成中英在《中西哲学精神》中将其概括为“和谐化辩证法”和“冲突辩证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3.html

阴阳与男女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行为的赞颂普及到对社会、政治、道德的产生与运动的赞颂。《易经》指出:“生生之谓易”。这就是说,生生不已的生殖运动是宇宙万物以及人类发展的根本规律,这一重视生命延续的思想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影响极为深远。 中国古代历史上,阴阳的思想被道家发挥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45.html

秋分:阴阳平衡调饮食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秋分至,表示已真正进入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秋分至,表示已真正进入秋季,作为昼夜...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448.html

阴阳转化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阴阳学说术语。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表现在生理上,阳生于阴,阴生于阳的互根,机能与物质的相互转换;病理上的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等。《素问·天元纪大》:“物生谓之化,物极...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233.htm

阴阳家、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医学_【中医宝典】

...,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琴,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视“乐”可通天地间的阴阳之气,这是古今对音乐理解不同的重要区别。《国语·周语》乐甚详,与此相似:“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于是乎气无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45.html

阴阳_《医贯》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阴阳之理.变化无穷.不可尽述.姑举其要者言之.夫言阴阳者.或指天地.或指气血.或指乾坤.此对待之体.其实阳统乎阴.天包乎地.血随乎气.故圣人作易.于干则曰大哉干元.乃统天.于坤则曰至哉坤元.乃顺承天.古人善体易义.治血必先理气.血脱益气....

http://qihuangzhishu.com/728/4.htm

问内经脉有阴阳说_《诊宗三昧》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客问内经阴阳别论所言.二阳之病发心脾.三阳为病发寒热.一阳发病少气诸例.俱脉法之阴阳.王太仆误作经脉注解.观其提纲.悉从脉有阴阳一句而来.次言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即仲景大浮数动滑为阳.以五脏之脉.各有大浮数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ongsanmei/845-12-9.html

共找到91,1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