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相通中医学哲学规律_【中医宝典】

...反思, 由于在中医学中主要体现出医学目的和方法论统一 ──“保性命者,医道也”,所以,对应和中是中医学中主要思维方式和哲学方法论。以对应和中的规律进行对中医学反思,其表明,在这一方法论作用下产生中医学哲学主要规律是:阴阳和中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783.html

中医与阴阳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阴与阳矛盾,且处在统一体中。《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原则,认为阴阳相互交替作用是宇宙根本规律,把阴阳上升为最高哲学范畴。汉代以后,阴阳学说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明清之际王夫之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26.html

认识阴阳探求至理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中医里最重要东西是什么?中医里最核心东西是什么?方方面面都要围绕它,离开它就不行这个东西是什么?这就是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26.html

微循环变化_《病理生理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各种休克虽然由于致休克动因不同,在各自发生发展过程中各有特点,但微循环障碍(缺血、淤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致微循环动脉血灌流不足,重要生命器官因缺氧而发生功能和代谢障碍,是它们共同规律。休克时微循环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即微循环...

http://qihuangzhishu.com/949/175.htm

陆德铭_一、燮理气血阴阳 崇尚阴阳互求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虚者补之,实则泻之”、“阴平阳秘”之义。在临证辨治时,病情往往是复杂变化,不要拘泥于一点而要综合参考分析,一个病往往是多个症状组合而成,不可能单纯表现为纯阴证或纯阳证,往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错,而且随着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阴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3-1.html

秋分:阴阳平衡调饮食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秋分至,表示已真正进入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秋分至,表示已真正进入秋季,作为昼夜...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448.html

阴阳胜复_阴阳五行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阴阳胜复指阴阳变化,阴盛阳衰,阳亢阴虚是它们发展不平衡一方面,而阴胜阳复,阳胜阴复是这种不平衡反作用另一方面。 【阴阳胜复】 胜即胜利或亢盛,复即报复或反复。阴阳变化,阴盛阳衰,阳亢阴虚是它们发展不平衡一方面,而阴胜阳复,阳胜...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678.html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证候规律被揭示_【中医宝典】

...日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人员经过近两年临床调研,揭示了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中医证候规律,指出本病的证候特点是:在一般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见气阴两虚基础上,阳虚与血瘀症状出现早而重。 近年来,马兜铃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0835.html

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密切联系,两者结合起来,则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循行径路,这就是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

http://qihuangzhishu.com/44/56.htm

共找到870,7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