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盖“黄土汤”中仅用附子、白术温阳,而“理中丸(汤)”中乃有参、姜,故“附子理中汤”温振脾肾之阳气,以复其帅血行血之功能较著。不止血而血自止,止血不留瘀,愈后少复发,且温阳摄血之中犹有救逆防脱、补虚复元之功,更宜于血证之初、中、末随证...
...医案 案一、阴道内似有物下坠感4天,以往无类似发作。 案二、白带色青有异味已半年。 案三、3个月来精神抑郁,动作迟钝。 案四、经前起眼眶痛伴恶心已10年。 案五、胃痛腹胀1个半月。 案六、产后1月头痛。 案七、流产后恶露不绝已22天。 案八、...
...上盛下虚,感受温邪往往导致肝风骤动的营血险证,仅用清解凉营法已不能效,故常加入“三甲”、“二至”、阿胶、枸杞等滋填真阴之品,以获良效。金子久(1870~1921),名有恒,近代浙江名医。金氏对温病学派探研甚勤,尤得力于叶氏《临证指南》和喻氏...
...方证是否辨得正确。不过方证之辨,不似六经八纲简而易知,势须于各方的具体证治细玩而熟记之。”(《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见于《伤寒论》“太阳篇”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
...表证已解2日,但咳嗽缠绵未愈。咳则面红气急,额角青筋暴张,头颈出汗,痰鸣辘辘,甚则呛吐食物或涎,便干溲黄,}红,苔中根黄腻,脉滑数。证属痰热壅肺,肃降无权。治以肃肺通腑。 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瓜蒌仁1 2克,杏仁泥6克,莱菔子3克,...
...益气宁心。主治 心源性水肿、肺心病水肿等证属阳虚水泛,兼有气血不和者,症见全身浮肿,形寒肢冷,心悸气短,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等用法 冷水浸泡15分钟,煮取药液200毫升,对入附片免煎颗粒约20克温服。日3服。方解 本方所治之全身浮肿,乃由脾...
...辨灵活结合,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积极整合中、西医可用之术,在“辨”字上下工夫钻研,这样才能发扬中医优势,与时俱进,对于各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作出准确地判断和取舍,不断提高中医疗效。“临证四辨观”在临床具体运用和思路如下: 辨病识疾 “辨病”...
...滑,按之已觉力增,舌白水滑之象已减。说明三进大剂温热,阳气已得振奋,驱逐阴寒水湿之邪由大便泄出,此为三焦畅通之象溢火之源以消阴翳,仍以前法继进,温阳益气,崇土制水之法。淡附片30克,淡吴萸10克,淡干姜10克,川桂枝10克,炒川椒目6克,...
...此案患者由于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条达,肝气郁结日久横逆,导致乘脾犯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的症状,影响脾(胃)的受纳、消化、运送营养精微的功能,亦称为“木旺乘土”、“木不疏土”。采用“抑木扶土”法,较之一味地使用健脾止泻药疗效好。 案3 佐...
...解溪、(见中风.)承光、(明同.)治风眩头痛.呕吐心烦.(铜)胆俞、治头痛振寒.汗不丝竹空、(见目眩.)鱼际、(见寒热.)四白、(见目眩.)天冲、三焦俞、(见腹胀.)风池、(见伤寒无汗.)治头痛.神道、治寒(明下作身.)热头痛.进退 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