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溯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神农,龙之头也。仲景,龙之身也。有头有身,鳞甲森然则能行云布雨成为神物。张仲景发展了神农学派,创造出方证结合,中流砥柱伟大医家。 《汤液经法》为方三百六十首,而《伤寒杂病》包括重复方在内,大约有三百七十五张方子。这种天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607.html

口疮屡见厥阴病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生姜15克,大枣4枚。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5日二诊:药后口疮即愈,大便如常,痔疾未发,胃脘也无不适。补诉有慢性咽炎病史,反复咽干、咽痛,时有干咳,求一处方。诊见苔白微黄,脉细。六经属少阳病,方证属小柴胡加石膏汤加桔梗、...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16.html

用排除法诊断半表半里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了病位在表、在里,那么就可以判断出半表半里之证,再进一步结合寒热、虚实情况,判断偏于阳证少阳病还是偏于阴证厥阴病,然后再进一步方证。 半表半里经方重要概念之一。明确提出半表半里一词,始自于宋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332.html

助阳气之升浮 散郁滞之阴火——升阳散火汤浅识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升阳在前,散火在后,所治为火证,治法为散火手段升阳,也就是说,通过升阳以达散火之效。 《内外伤·卷中》共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分别饮食劳倦暑伤胃气肺之脾胃虚方肾之脾胃虚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131.html

药疹验案一则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高建忠临证主张经方、时方择善而从,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各有所宜,不可偏执偏废。 通观本案,每诊处方皆以治证为唯一目的,证,用。首诊并没有因发热而着意去退热,二诊、三诊也没有因药疹而着意去凉血活血、消疹退斑。方证对应,不治病而病自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092.html

中医辨证与西医理论认识_【中医宝典】

...西医理论关系。 1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祖国医学一个特点,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反复实践所总结出来科学理论,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证、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立相应治疗法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99.html

——中药鉴别之精髓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含量逐渐下降,而人参皂苷含量且逐渐增加,从而有机地将显微特征、性状特征和化学成分联系起来,有助于通过性状特征初步评价中药质量。 这些现代研究结果有助于诠释中药科学内涵。 新的课题 新的挑战 中药性状鉴定方法尽管历经千年,并解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941.html

从少阳太阴治疗心下痞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八)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常用方。而《外台》茯苓饮方,多为时医所不习用。 关于《外台》茯苓饮方证 《外台》茯苓饮方证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方由茯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754.html

施杞_三、功在辨证说: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素问·玉机真脏》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施氏临诊,尤重四诊,他强调要透过现象,认清本质,抓住主证、主因。他常以先贤辩证差之毫厘,疗效则谬以千里警句提醒学生要在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上很下功夫。...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qi/598-7-3.html

《伤寒杂病》对方剂学贡献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方剂学成就《伤寒杂病主要贡献之一。汉代方剂学大发展时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经方11家,274卷,但魏晋以后已亡佚。东汉末年成书《伤寒杂病》,必然对秦汉以来医家遗方及同时各家方剂进行了广泛择取。它以六经辨证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79.htm

共找到971,5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