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方盛衰论)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诊法虽有十度,而总不外乎阴阳也。十度,谓脉脏肉筋俞,是为五度,左右相同,各有其二,二五为十也。脉度者,如经脉、脉度等篇是也。脏度,如本藏、肠胃、平人绝谷等篇是也。肉度,如卫气...
...3两,桂枝3两,生姜6两,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功能主治】调养荣卫,祛风散邪。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十九)、黄耆五物汤(《三因》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
...。主张“病蠲之后,莫若以五谷养之,五果助之,五畜益之,五菜充之”。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张氏在大力提倡攻邪的同时,也理性地指出“‘岂有虚者不可补之理”,“予未尝以此法(攻)遂弃众法,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他只是反对滥用补药。当时庸医...
...而加甚,乃发为中风、伤暑、中痰、伤寒、中湿之五邪。五邪之来,又当有别,盖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为正邪。如心火,因肝木之邪所致,火生于木是从后来。火中有木,木能克土,无土则水至而致火,故曰虚...
...又称诊络脉。系小儿诊法之一。即诊察小儿食指掌面表浅络脉。古称小儿指掌面络脉为指纹。小儿皮肤薄嫩,指纹比较明显,故三岁以下幼儿,常用诊指纹辅助切诊。此法始见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是由《灵枢》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主要观察指纹颜色、形态和充盈...
...胃气为本.观形当以肌肉为先也.若夫形肉已脱.九候虽调.圣人不曰可生.而曰犹死.则是肌肉之消长.尤关胃气之有无矣.诊之之法.其可不讲乎.析而言之.如形充而大肉 坚而有分者肉坚.肉坚则寿矣.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肉脆则夭矣.肥而泽者.血气...
...审于部分,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八正,八节之正气也。副,称也。能察形色于分部,则病之本始可知;能察邪正于九侯,则脉之顺逆可据,明斯二者,诊必称矣。此色脉之不可不知也。按∶本篇详言五过,未明四德,而此四节一言天道,一言脏象,一言人事...
...]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 从艺术上看,《上邪》的抒情...
...掌握,广为流传”。嗣后,历代名医对脉诊各有发明,脉学专著渐次增多。其中李时珍所著《濒湖脉学》,集历代脉论精华,以七言韵诗表述,文畅意明,易读好记,颇切实用。 现在通行的二十八脉,虽然复杂,但只要从位、速、形、势、律这五个方面去理解各种脉象,...
...,揣摩日久,自能洞悉其妙。则造精微通幽显也,无难矣。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注】此明望、闻、问、切为识病之要道也。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是以目察五色也;闻而知之谓之圣,是以耳识五音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