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气血研究室报导气虚患者存在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对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影响。北京中医学院陈文为1983年等提出从生物能学和血液学角度研究气的本质的思路。李冰星1983年对气虚病人脉图参数作观察。罗陆一等...
...紧抓病机。二者缺一不可。对于《伤寒论》的研究亦是如此,病机气宜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强调提纲条文,只是抓了病机这一手。那么,另一手呢?另一手就在这个欲解时条文当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云:“时立气布……谨候其时,...
...中医水肿、腰痛、尿血虚痨等范畴,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错综复杂。近年来,湿热作为慢性肾炎的重要病理因素受到普遍关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研究人员将肾炎属中医湿热证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口服黄葵胶囊5粒及...
...病机、识证候、立治法、处方药,理法方药一体,以理统法,以法统方,以方统药的辨证论治过程是中医学的传统思维模式,这也代表当前主流中医学的观点。但也有学者撰文指出,辨证论治作为中医的定性特征和中心地位的确立只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事,意即...
...附,病在阳而仍宜治其阴。治者不窥原本,五失也”。故知医误、药害也是导致虚损的主要因素。吴师朗·《不居集》:“虚损非尽因外感而起者,然外感亦有虚损者……思患预防者,为先之已有其机也,虚者损之机也。频感外邪,消耗气血,是外损之机也”;“外损一证...
...角度也颇有差异。 (1)尤怡:尤怡治伤寒学,立足于彰明仲景辨证思想,在其《伤寒贯珠集》(1810)中,一方面从治法入手研究证候分析标准,一方面仍以六经为大纲。在三阳病与三阴病的治法研究中,尤氏使用的是不同的分类标准。 他将三阳病治法分为七大...
...寒,缓则为虚,洪则为热”;二是结合脉、证、病机、治疗进行综合总结,如“寸口脉滑,阳实,胸中壅满吐逆,宜服前胡汤,针太阳巨阀泻之”之类的大量条文。其中有许多脉象主病的可贵认识,如“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血去故也。宜服竹皮汤、黄芪汤,灸...
...而善则能全”(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序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的精神,在医疗实践中作了新的探索,在病因学和症侯学方面均有显著进步。其特点为:开展一个病一个证候的研究,注意客观证状的描述:以证候分类,注意同类间的鉴别;证候与病因结合、证候与...
...《脉经》的著作形式限制了脉法在方书中的作用 《脉学辑要》及《脉学辑要评》 常见的腹诊及其意义 从《脉经》起脉诊在病机方面的缺憾 对脉图的研究现状 对四诊发展的展望 古代脉圈的意义和不足 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 古脉法学著作《...
...系统”从时空与功能的统一性论述了络脉系统,指出络脉与经脉空间结构与运行时速的差异性,从络脉与经脉的时空差异性切入,研究络病的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另外,“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概括并提出了络病的发病及病机特点,阐述了八大病机变化,提出络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